證道:洪崇錦牧師
經文:提摩太後書1:1-8

  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平安!這個禮拜六4/4就是「清明節」,相信有些弟兄姐妹會回去掃墓,親族也藉這機會聚集在一起,彼此關心連絡感情。我們教會也訂今天做「清明追思主日」,禮拜中我們要來追思在主耶穌基督裡「睡著的」的親人及主內的弟兄姊妹。藉著思念所愛的至親,以及緬懷信仰前輩美好的腳跡,期待子孫學習效法,讓這信仰代代相傳。

  在台灣,祖先崇拜是民間百姓最重要的傳統信仰之一。所以,不拜祖先被認為是「大不孝」的行為,這也成為基督教較困難被一般民眾所接受的理由。許多人都知道基督教不錯,也知道信耶穌很好,但自己就是不肯相信耶穌,因為他們聽說基督徒不能「拜祖先」,不拜祖先會被別人說他「不孝」是「背祖」,所以不敢來信基督教。

  弟兄姊妹,信耶穌真的就是不孝還是背祖嗎?當然不是,這是社會對基督信仰一個很大的誤解。身為基督徒的你、我,我們要怎樣來解開這個誤解呢?我想我們要從幾個方向來探討,我們要先了解台灣人「拜祖先」的意義是什麼?也從聖經來學習基督徒應該如何來做。

  台灣人為什麼要「祭祖」、「拜祖先」?在王武聰牧師所寫的:『認主歸宗,敬拜真神』的小冊,裡面有說到:一般民間傳統的祭祖,有四種用意:

1 .生命性:祭祖有延續祖先生命的象徵,達成與祖先連結,薪火相傳的意義。

2 .文化性:祭祖是傳統儒家所說的孝道,慎終追遠的表達。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3 .家族性:祭祖含有非常重(濃厚)的家庭觀念,它也是凝聚家族力量,團結宗親的表現。

4 .宗教性:祭祖的行為有很強「亡靈崇拜」的成分,因為害怕自己的祖先淪為餓鬼孤魂,影響家道繁榮、家庭平安,因此非拜祖先不可。

  除了這四種的用意以外,還有人會講「祭祖」是為了要紀念、感謝祖先。俗話說:「吃菓子拜樹頭、飲泉水思源頭」。民間祭祖、拜祖先的原因就是要追思、感謝祖先。因為就是我們的祖先很辛苦,一代一代把子孫養大,才有今天你、我。

  還有一種講法,和王武聰牧師所講的「宗教性」很相像,「祭祖」是表達對祖先的愛,就是希望可以透過拜拜供應祖先的需要。一般民間宗教相信死後若無人祭拜,就會變成孤魂野鬼、非常可憐。沒拜的話也擔心祖先會餓,甚至生氣帶給家族災難。另一方面若是好好拜,也希望祖先喜悅,並且保佑家族。

  但是,這樣的想法也難免讓人有一些疑問。過世的祖先真的會接受我們所獻給他的嗎?不論是金紙、信用卡、iphone,豪華轎車或是祭品,他是否真的有這個需要?就算他有需要,他真的能接受到嗎?而且祖先若需要我們的拜拜來供應他們每天的需要,這樣他們的力量好像不太夠力,自己都自身難保了,又怎樣能保佑我們嗎?而且祖先如果真的愛家人,為什麼又怕他帶給家族災難?

  雖然有這些疑問,雖然不知道祖先是不是真的能接受得到,總是,祭拜祖先是子孫的心意,表達對祖先的愛。

  弟兄姐妹,針對上面所講幾項民間宗教為什麼要祭祖的用意或是意義,有一部分我們是可以肯定有美好的意義,不過,這些意義也不一定要用「祭」來表達。另外,將祖先當亡靈來祭拜,是我們無法認同與接受的。

  今天在台灣民間宗教的祭祖,憑心而論,也都是為了自己,許多人祭祖的真正原因是怕背上不孝的罪名,害怕祖先會來攪擾,更加想要得到祖先的保佑祝福。但是我們想想,因為懼怕祖先,或有求於祖先,而來祭拜祖先,這怎能稱得上「孝」呢?更何況有些人在祖先生前也不見得孝順,卻在死後搶著拜,這又是哪一門的孝道呢?「祭祖」無形中互人錯誤的感覺,似乎只在意對「逝世祖先祭拜」,卻忽略對「還活著父母盡責任」,這已經偏離孝道的本意。

  那麼,基督徒怎樣對待祖先呢?在所有宗教中,基督教是最重視孝道的宗教,聖經中有很多要人孝順父母的教導,在舊約時代,上帝通過摩西頒給以色列百姓的十條誡命中就有一條唯一帶應許的誡命,就是出埃及記20章12節所講: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20:12)。以弗所書6章也這樣說:「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2-3)。弟兄姊妹,信主之後,不是就可以不盡做兒女的本份,我們基督徒家裏只是沒有「祖先牌位」,並不是沒有「祖先」。基督徒不是通過祭拜來表達對祖先的孝心,在王武聰牧師那本小冊所寫,基督教的孝道所強調的是:

一、生前盡孝,死後思念:

  俗話說:「生前一粒豆,勝過死後拜豬頭。」孝道若不是強調生前,只在意死後,那實在是本末倒置。基督教信仰說:「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箴23:25);「咒罵父母的,他的燈必滅,變為漆黑的黑暗。」(箴20:20)。摩西律法甚至嚴厲規定「咒罵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出21:17)。新約聖經歌羅西書3章20節保羅也這樣說:「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西3:20)。在提摩太前書5章4節也有這樣的教導:「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上帝面前是可悅納的」(提前5:4)。從這些聖經的教導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基督信仰是重視孝道的。

  另外,對已經安息在主懷抱裡的祖先,我們不是用祭拜,是用基督徒的方式來追思。譬如說在「告別禮拜」的程序中,一般都有「故人略歷」,可以將這記載在家庭族譜,以文字記錄流傳子孫,並於清明、年節、逝世紀念日招聚親人舉行家庭追思禮拜,在禮拜中有一段時間可以讓參加的人來說祖先對我們的恩情、對家庭的貢獻、以及一切令人懷念的美德,讓子孫親友對於祖先好的榜樣可以學習跟隨,不好的則加以警惕。如此,才能真正達成生命傳承的意義。這甚至是一個見證上帝的機會,讓家族的人有機會認識基督信仰。

二、慎終追遠,認祖歸宗:

基督教之喪禮是非常莊嚴的,充分表達對死者哀思與尊敬,並在哀傷中帶出安慰,絕望中帶來盼望,幫助人脫離死亡的恐懼,引導人追尋永生的生命,很多不是基督教的人,參加過基督教告別式的都會深受感動。此外基督教更重視我們和祖先的關係,聖經很多次以族譜來表達與祖先血脈相連的關係,這種與祖先血脈相連的關係不是僅限於看得見的二、三代,而是連結到宇宙中那位「第一大」的祖先,祂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人類生命的本源,就是「天上的父上帝」。 

三、注重家族傳承的觀念:

  在一般民間傳統的祭祖,四種用意中的「生命性」,可以說是家族傳承的觀念。基督教的信仰對這點也非常重視,我們今天所聽的經文就是一個見證。保羅這樣說:「我感謝上帝,就是我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所事奉的上帝。……想到你心裏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妮基心裏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裏。」(提後1:3a、5)。

  這段聖經中保羅強調他自己的信仰和他的列祖一樣,也指出提摩太的信仰是從他的外祖母和他的母親美好的信仰傳承下來的。

  弟兄姊妹,這段經文也是對我們很好的提醒,我們是否有美好的信仰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呢?

  分享到這裡,有可能對第一代的基督徒或是剛在追求認識基督信仰的弟兄姐妹會有些壓力,因為一般民間宗教都是拿香拜祖先的,但當我要進入基督信仰時,我該怎麼辦呢?

  有的基督徒選擇堅持不拿香,造成家人的不諒解,家庭的衝突。有的基督徒為了家族的和諧,選擇拿香,但拿香的時候不是將祖先當作神明在拜,而是拿香在那裡禱告,求上帝看顧。

  弟兄姊妹,聖經裡面有一個人信上帝以後也碰到類似的問題,就是乃縵。他是一個將軍,他得到非常嚴重的皮膚病,後來被上帝治好。治好以後他就說:「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惟有一件事,願耶和華饒恕你僕人:我主人進臨門廟叩拜的時候,我用手攙他在臨門廟,我也屈身。我在臨門廟屈身的這事,願耶和華饒恕我。以利沙對他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王下5:17b-19)。乃縵願意只拜獨一的上帝,但他跟國王去廟裡的時候,真的沒辦法,一定要跪,就求上帝赦免,結果上帝讓他平安回去。

  這讓我們了解,其實我們在上帝面前最重要是我們的心,只要我們已經盡力了,上帝知道我們的心,上帝也願意用愛和赦免,來讓我們得到平安。

  弟兄姐妹,民間「祭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人不忘本,基督教的信仰是「孝順父母、思念祖先、敬拜天父」。所以,當我們在清明追思,說起歷代祖先各種值得我們懷念的事蹟外,更加不能忘記天父上帝的恩典,我們要像以色列人一樣,一代一代一直傳講下去。

    願上帝賜福祂自己的家,用祂的愛充滿我們每一個人,也充滿每一個基督徒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