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劉炳憙牧師
經文:
主日:2020年07月12日

 

前言

  2020年對全世界的人類來說,是個充滿變化與考驗的一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陷入恐懼與威脅之中。這個不得不的「轉彎」,令我們得以深度思考到底何為生命的意義,事實上,關乎生命的議題是歷代以來人們不斷討論與爭辯的主題,就在耶穌與律法師的對話裡,幫助我們有更深的體會。

 

PAGE 1 垂死的傷患得不到眾人的眷顧

  一個律法師前來試探耶穌,說:「老師!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到底什麼是「永生」?一個令人費解的概念,卻成為了耶穌所面臨的考題。「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是怎樣念的呢?」很巧妙的,耶穌反過來挑戰著這律法師,律法上寫的,跟你所念的有沒有相同呢?他回答著:「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真是個標準答案,但耶穌沒有停在這裡,繼續說:「你回答得十分正確,你只要這麼做,就可以得著永生。」到這裡,這場試探誰勝誰負早就顯示出來,但律法師不願意罷手,為了扭轉局勢,窮追著問:「誰是我的鄰舍呢?」

 

  耶穌透過一個故事,來回應著律法師:「有一個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人,落在強盜手裡,被他們剝去衣裳,打個半死,被丟棄在路旁。」這麼一個垂死的傷患,生命力一點一滴的消逝著,能夠苦苦等待著他人的救援。一個祭司從那條路下來,他看見了這位受傷的人,律法書上面的記載,對他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但此刻面臨著行出來的考驗,內心有著無比的掙扎,擔憂著這是場騙局,擔憂著自己的身分倘若碰觸到死人,不就無法承擔禮儀的工作,就在數念轉換之間,他略過了這人。緊接著第二個人出現著,利未人,同樣需要輔助著祭司的禮儀工作,相同的顧慮下,他做出了與祭司相同的決定。

 

  一個垂死的傷患,被宗教禮儀拒絕於千里之外,此刻他光是要讓生命延續下去,就已然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又還能夠如何去期盼著永生呢?當律法師一直停留在形而上的信仰辯論時,耶穌把戰場導引到真實的處境下,面對著一個隨時可能失去生命的傷者,信仰該如何被實踐出來。太多時候,宗教領袖們因著制度、禮儀的規範,漸漸的對生命無感,看不見誰是鄰舍,誰又是真實需要的人。

 

PAGE 2 在今天,垂死的生命也得不著眾人的眷顧

  台東是一個人口不斷外移的區域,新港更是位於一個連鐵路線都不會經過的偏遠地區,教會本身一年就曾經有將近二十人因著過世、求學、工作搬遷而離開,當然,整個鎮的情況也同樣面臨著相同的景況。一個愈來愈不熱鬧、人氣愈來愈縮減的小地方,很快的就將要面臨著被眾人所遺忘的現實,教會處在整個社區的實況裡,該要如何談「永生」,要如何談宣教呢?在現行台灣教會界所強調傳福音帶來人數增長的主流思潮裡,東部的教會有時宛若垂死的生命,苦等不到眾人的眷顧。

 

  二十年前,教會購置隔壁高長老所遺留下來的高安診所,作為靈修會館之用,有相當多的教會弟兄姊妹,來到東部旅遊時都曾經住過這個空間。當年兩千多萬的購屋款,對教會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負擔,許多老一輩的弟兄姊妹,跟上帝立約著,務要在我們這一代把款項還清,不讓下一代再繼續揹這個重擔。因此他們盡心盡力的四處奔波募款,當旅人來住宿的時候,大家主動前來打掃清潔、整理被單,就連過年的時候都不曾停歇。十五年的努力,終能夠清完所有的債務,中生代們已成為今日的松年,生命的黃金歲月,都記錄在這棟老屋上。

 

  不料,這麼一棟屋齡超過八十的老房舍,歷經多年的日曬雨淋,地震風災,破損的情況早已超越我們的能力所及,兩年多前的颱風,更把屋頂打破一大塊,正式宣告著,我們無法繼續接待旅人,這棟老屋的生命,看起來岌岌可危了。教會不斷的思考著,該要如何修繕,但歷史建築的修建,需要高度的專業,很多人說,這要找政府幫忙啊!但對一個偏遠地區來說,資源要進來是何等的不易,整個鎮、教會的未來,似乎跟這棟老房舍一樣是何等的黯淡,打拼大半輩子的老人家們,看見它的損壞,不忍心的模樣,訴說著生命的悲歌。

 

PAGE 3 上帝差遣撒瑪利亞人成為延續生命的祝福

  躺臥在冰冷的地板上,眼見著一個又一個可能的救星離去,這個垂死的傷者愈來愈感到絕望,直到一個撒瑪利亞人路過。當他瞥見這個傷患時,與先前祭司或利未人完全不一樣,心裡所想到的是,若不出手幫忙,這人該要怎麼活下去。於是,他拿出包袱裡的油和酒,倒在他的傷口,替他包紮,接著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領他慢慢的前行,直到一間旅店下榻。第二天,他又拿出兩個銀幣來,交給旅店老闆,說:「請你照應他,額外的費用,我回來時會還給你。」

 

  這出人意料之外的劇情發展,讓人不禁問著,這樣一個撒瑪利亞人,為什麼會隨身攜帶著能夠包紮傷口的油和酒?為什麼當他看見一個軟弱的人時,會即刻伸出援手,而不是冷漠以對呢?或許,在他自己就曾經體會過類似的經歷,因著他人的協助,讓他得以擁有今天的一切,這塑造了他面對生命的態度。撒瑪利亞人所做的看起來只是一點點,但卻延續了一個軟弱者的生命,那一刻,耶穌嘗試著要讓律法師明白,真正的永生,是讓每一個軟弱的生命得以延續下去。

 

  因此,耶穌問著律法師:「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那人的鄰舍呢?」對撒瑪利亞人往往不屑一顧的律法師,只願意答覆著:「是憐憫他的。」耶穌便回答著:「你去,照樣做吧!」重點不在於辯論什麼是永生,而是在於成為一個信仰上帝的人,因著自己已然得著了上帝的恩典,就更需要扮演著他人生命的祝福,讓每一個上帝所創造的生命得以延續下去,經歷真實的永生。

 

PAGE 4 我們已被差遣成為延續生命的祝福

  上帝的恩典十分奇妙,差遣著許多撒瑪利亞人成為我們的幫助,無論是在專業的歷史建築研究調查,或者是熱情的文史工作者,他們都鼓勵著教會弟兄姊妹一起讓這棟老屋的生命得以延續下去。「心驛耕新」歷史建築夢想計畫的名字,是一個青年所想出來的,她形容著,唯有人的心找到真實的驛站,才有可以持續不斷的耕耘出新的「新港」,面對著年輕人不住外移,老年人茫然的面對將來,教會通過尋找這棟老屋的記憶,彷彿也尋回了熱情,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帶動著社區一起參與與投入。

 

  很特別的是,一個社區中對日本十分愛好的人士,帶著許多日本資源前來接觸教會,他看見了教會何等期盼著給予整個鎮一個不同的格局,創造一個不同的未來,因此他願意不計代價的牽起這棟老屋與日本的關聯。一天晚上,他帶著一對母女來訪,老阿嬤是成功的灣生,小學三年級時被遣返回日本,一直到五年前,才有機會再次造訪台灣這塊土地。那天,她在老屋裡,看著漁港的老照片,已經失智的她,開始道出那是從小記憶中玩耍的地方,是爸爸帶她游泳的地方,最後,她淡淡地說出,也是她搭船回日本的地方.......。那一刻我們發現,一棟看起來逐漸失去生命的老房舍,他的故事並沒有結束,他仍舊幫助著日本人、成功人找回生命裡失落的一下車塊,進而去尋找可能的未來。

 

  二十年前,教會模模糊糊的買下這棟房子,不知不覺的竟然能夠在今天,扮演著延續生命的重要角色,我們深信,當一個又一個的記憶被喚起,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被述說,這個看起來逐漸凋零的偏鄉會有未來,年輕人們會找到回鄉的價值,老人家們會找到屬於他們的定位,教會會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上,陪伴著社區一起走向全新的未來。毫無疑問,這是宣教的功課,上帝差遣著我們走進社區,走進人們的生活,讓福音的好消息藉著你我被見證出來,帶給人們生命的祝福。

 

結論

  隨著教會在這棟老屋佈展,大人帶著孩子們走進來,充滿著讚嘆聲與歡笑聲的時候,我們知道,這棟老屋會有未來,這個城鎮也會有未來。教會存在於每個社區中間,我們是與在地的人們走在一起;教會存在於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也與台灣的未來繫在一起。當我們願意伸出自己的一雙手,扶持著軟弱的肢體時,那看起來岌岌可危的生命,將再次被延續下去,隧道的盡頭,必定有嶄新的光芒,而這,就是永恆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