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7主日講章--跟從主的差遣(張主藤)
- 主日講章
講道:張主藤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6章1-13節
主日:2024年7月7日
前言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前幾日有台逆向的汽車,要轉到教會路口臨停便利商店前面,但受到迎面的機車騎士指責,機車騎士不但在車道停等,並「仗義執言」告知其逆向違規,後來這輛車駕駛只好悻悻然駛離。倘若真要下車理論,或許機車騎士停在車道上沒有前進,造成後方車輛要行進有安全疑慮,也會被質疑。用路者對標線號誌上有其主觀理解,但照交通法規來判定,這標準就不是隨著你我所意向的來判斷。
在車流中開在前頭第一台車,倘若在單行道逆向違規,常常後面的跟車,也會順著走錯路,做出錯誤的判斷,導致一堆車進退兩難的窘境。難怪馬太福音15章說到瞎眼的領瞎眼的,領導與跟隨的人,最後皆落入坑中。生命的道路上,上帝有其恩典與訓誡的引導,盼望人能走在祂賜福的道路上。在今日所讀的馬可福音第六章經文,提醒著我們跟從主的呼召及差遣,應該要有怎樣的認知與學習,以至於在這條信仰的道路上,你可以走得穩妥,也走得長久,更重要的是,走在合乎主耶穌心意的正道上。
一、耶穌引發爭端-被厭棄與冒犯
耶穌降生這聖誕的信息是獨特的,祂不是在市區月子中心,或王公貴族的細軟床鋪來誕生。伯利恆旅店裡已沒有地方可歇息,祂降生在卑微的馬槽處,之後約瑟一家要離開伯利恆逃避希律的逼迫。天使報大喜的訊息,不是給通達名貴或顯赫人士,卻是報給牧羊人及普通的人。其中有一個虔誠的老弟兄叫西面,受到感召見到了嬰孩耶穌,他激動地感謝上帝說:「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容你的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啟示外邦人的光,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路2:28-32)並且對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成為毀謗的對象,叫許多人心裏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劍刺透。」(路2:34-35)這段如預言的話,其實也是對世人說的。為何彌賽亞救世主的臨到,會如此低調又貧困,會使許多人跌倒,馬利亞將因耶穌的死傷心欲絕,這些話甚難明白,但卻顯出一個事實,就是世人不明白耶穌。
家鄉的群眾訝異耶穌有智慧的言語且行神蹟,但又議論紛紛說:「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因此「他有什麼了不起!」、「拿撒勒能出什麼好東西?」的議論開始發酵,人們就厭棄耶穌。「他們就厭棄他。」(可6:3)希臘原文是因他跌倒,意指他們因耶穌而反感。不僅意見相左,也有被耶穌冒犯而產生激怒,發自內心的厭棄。耶穌引起公憤並冒犯了眾人,因著他卑微的出身與獨特言行,造成群眾的輕看及反感。
解經家雷恩‧威廉(William Lane)在馬可福音註釋中,論到這段經文說:「儘管耶穌家鄉的人聽到和看到一切,但他們仍看不透這個在村裡長大的平凡人面紗。太平凡及普通了。他們直覺說:『這不是那個木匠嗎?』沒有什麼特別,對家鄉親友而言,耶穌只是一個平凡又普通的木匠。」在當時的父權社會裡,人們總是以某人父親之名來稱呼那人,故多數解經家認為,群眾用「這不是馬利亞的兒子嗎?」這幾乎可以肯定家鄉的人,是暗指耶穌為非婚生子女,也帶有輕蔑鄙視的意味。在這個時候,門徒他們所跟從的老師耶穌,在家鄉被人拒絕與輕看是一件大事,應該是做門徒學習的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功課。
本鄉本族的親友們,沒有因出身卑微卻顯能力的耶穌為榮,甚至因此而厭棄他,主耶穌竟然成為他們跌倒的絆腳石。「熟悉往往產生了厭惡」面對這樣的反感,耶穌感嘆並以一句類似當時的俗語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經文本身並沒有清楚說明,所謂本地、親屬及本家,是否也包括了耶穌的至親及弟妹們。救世主耶穌是使人跌倒的主,凡跟隨耶穌的不免被拒絕,正如耶穌被社會菁英排斥,被故鄉親友拒絕一樣。
不要讓偏見蒙住了眼睛,以致於看不見真理。既要學習耶穌的事蹟,也要以祂真正的身分來看祂。耶穌自願成為人的奴僕,這一種事奉和獻身的精神,是跟從主的門徒要學習的。耶穌絕對不願將恩典與能力,勉強地施行在不信的人身上。倘若這樣做不但是能力的濫用,也是對人自由意志和決定的一種侵犯。即便在這樣不信與輕看的情況下,耶穌仍舊在家鄉有一些工作與服事的機會,經文說祂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治好他們。拿撒勒家鄉的人雖然厭棄耶穌,周圍的鄉村居民,卻等待著祂救恩的來臨。
耶穌說出了開創與神聖的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這個唯一的救贖主,以及終極權威的耶穌基督,祂冒犯每個階層與文化的人。人不是接納耶穌的冒犯,就是以自身的優越來輕看祂。缺乏天國價值的言行,又不會干犯安息日,只想息事寧人,並且不惹怒宗教領袖的耶穌,是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嗎?宇宙萬有的救世主-耶穌基督,冒犯了每個文化的人,因為祂違反了那主導每個文化的基本思想原則,打破人自我中心的思維,或群體意識的生活,引起個人及群體的反感,甚而厭棄。
二、認識真正的耶穌
人們無法接受這一切,於是人們重構耶穌,試圖複製並創造一個沒有冒犯言行的耶穌,重構後的耶穌只是位和藹可親的老師、仁心仁術的良醫,四處漂泊的聖人等身分,對我們身為人所憑藉的自義及驕傲毫無「殺傷力」,像是一鍋心靈雞湯,美味又溫暖。試圖美化並重建耶穌的言行符合人的期待,以宣教之名加油添醋,把聖經的經文及故事刪減時,這樣的教會是「人味的」教會,卻不是「基督的」教會。缺乏衝擊人心言行的耶穌,根本沒有歷史可信;沒有受難,也沒有復活,就不是真正的耶穌,也不是真的基督福音。我們真的瞭解並認識耶穌嗎?
聖公會牧師暨神學家約翰.斯托特(John Stott)的經典著作《基本基督信仰》(Basic Christianity)內說道:「當你閱讀聖經,你看到沒有人對耶穌作出溫和的回應。人們對耶穌的回應都是非常極端的。當人們遇見耶穌,聽到祂的話,只會做三件事:他們要麼充滿恐懼的逃跑,要麼就是想要殺祂,要麼就在祂面前俯伏,向祂降服。」
從來沒有人會喜歡耶穌,並說祂是美好的榜樣,可作為生命的效法者,作出溫和的回應後,把「耶穌的愛」放在閣樓上珍藏。福音書裡的群眾,以及歷代人們極端又強烈的回應,這意味著耶穌必定是一個令人無法容忍的人,擁有冒犯他人的言行,祂如同大光照在黑暗之中,令人不悅地四處逃竄,才會讓人想要殺祂,卻也讓謙卑悔改的人,俯伏向祂敬拜。
基督福音的信息是,你不是因自己的表現、功德和良好的記錄而得救,並得以與上帝建立合宜的關係。你是因相信耶穌的救贖工作、恩典和救贖,而得以與上帝建立關係,是「因信稱義」白白得來的恩典,成為上帝的兒女。人們感到被冒犯且舒服,不只是因為福音信息平凡,也是因為基督徒過得很平凡。因著福音的本質,基督徒是怎樣的人呢?基督徒不一定是最嚴守道德的人,也不是最放得下身段並奮發向上的人,更不一定是真正過良善生活的人。對比其他哲學及有宗教意識的人,他們反而更敬虔修行守誡,樂善好施。希望我們能看到基督信仰,關於救恩的這核心要理,也就是沒有人好到不需要基督,也沒有人壞到基督無法拯救。
平凡的基督徒生命令人感到被冒犯,不強調名利權勢也不求功名富貴,只求能跟隨主耶穌,活出上帝兒女的聖潔生活?而你到底在生活中是得勝還是失敗,是否效法基督,都在於你怎樣過平凡的生活。到底按照世界的原則去生活,還是按照上帝國的原則去生活?世界功利的原則是你為我犧牲,上帝國的原則是我為你捨命,因聖經教導我們,凡喪掉生命的,必要得著生命。凡服事人的,必找到內心渴望得到的愛。
誰會甘心平凡一輩子?榮耀非凡的耶穌降生,成為平凡的人子,非凡的主透過平凡的事來工作。面對讓人煩惱的人和各樣的繁雜事務,有些人等待大禮從天而降,使他們一夜頓悟。有些人期待快速通關,或戲劇性的神蹟發生。每一日都在考驗我們,如何操練自己的平凡的生命。基督徒信仰生活是平凡的樣態,每一日更加親近主,是否固定擺上時間好好禱告讀經,按著時間聚會服事,週而復始地參加禮拜,持守十一奉獻,不因閒懶及通膨壓力,而悄然停止。這都是平凡不過的生活,卻是像呼吸一樣,持續供應你生命的所需與成長。或許你受不了平凡無奇的基督徒生活,仔細想想,要持守基督信仰的原則,在彎曲悖謬的世代之下,是多麼不容易。如果你跨過這一切,你的生命將不再一樣,將如明光照耀。我們如何持守信仰,並過平凡的基督徒生活?在基督耶穌裡,你為何而來,又為何而去?
三、門徒受主的差遣-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並且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裡也不要帶錢…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了人的家,就住在那裡,直到離開那地方。下去,對他們作見證。」(參可6:7-13)門徒受差遣這件事,跟前後發生的事有何關係呢?兩者息息相關。馬可福音六章的經文前半部記述耶穌被拒絕,後半部寫到施洗約翰被處死。在這兩件事中間,透過耶穌差遣十二使徒的吩咐,主告訴我們,如何在被拒絕及排斥的境況中生活。
經文說:「兩個兩個的出去」這是什麼意思?兩個人有彼此扶持提醒、同心見證的夥伴關係,倘若沒有跟其他信徒建立深厚的關係,很難甚至無法面對平凡的生活,也無法面對世人的拒絕。簡單樸實的生活,這一點並不容易領會。耶穌差遣門徒輕裝簡從、隨遇而安出去宣教,我們也不應曲解為耶穌吩咐每個基督徒,彼此都要過貧窮「苦哈哈」的生活。這段傳道的差遣,更重要的是門徒學習交託的功課,主祂必預備。基督徒若以個人修道主義,不願過信仰團契生活,也不彼此委身,往往獨善其身的基督徒,時常游離於教會間,不會一下子步向滅亡,但可能終被抑鬱摧毀。
四、同心合意來跟從主
耶穌給了門徒權柄趕鬼,他們的使命還包括傳道和醫病,很全面地參與耶穌的服事工作。耶穌選召並差遣他們出去,參與祂自己的使命。上帝喜悅並愛平凡的人,如同耶穌傳道的旅途樣態,我們也知道,這表達了基督徒不是因外表地位而得蒙接納,與人建立關係,總不可勢利眼。耶穌教導祂的門徒,要帶著真理和愛出去。他們應服事且祝福每一個家庭,另一方面,如果有人拒絕福音,他們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而這動作主要是為了見證與警告,清楚表示那裡的人拒絕耶穌和祂的信息,與他們無關,也表明人要為自己對福音的態度負責。門徒只要忠心、清楚地傳講福音信息,不用擔心遭人拒絕後,會受責備。人們有權選擇接受或拒絕基督拯救的信息,但我們有責任忠實地向人們,講明這個福音與救恩的信息。為主做工卻得不到人的尊重,你還會願意傳福音嗎?
耶穌呼召門徒進去,然後差遣他們出去。當我們在教會或去短宣服事時,必須要確信這份呼召與使命。當你仰望耶穌基督時,在祂的愛中得著力量,在群體生活中,以謙和的態度與人交往,並活出有真理和愛的生命,不隨意譴責人,但也不怕述說真理的福音。我們總是看到主的呼召和差遣,帶來門徒一步一步同心合意,學習主的樣式。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耶穌基督遭受終極的棄絕,在十字架上,承擔那唯一能把我們毀滅的棄絕。因此我們得蒙終極的救贖與接納,而只要你領受救恩之光,你就有能力在晦暗的世代,做光做鹽去接受平凡的基督徒生活。接受世人屬世的評判,「品頭論足」跟隨耶穌的人,認為你是泛泛平庸之輩,只會講愛,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你也不會因此惱怒不平。
門徒奉主差遣出去傳道,叫人悔改,這「傳道和悔改」從舊約先知時代開始便分不開了。更重要的是,我們受到誰的差遣去傳道,叫人悔改、領人歸主?你為何而來,又為何而去?在紛亂的世代中,身為基督徒要敬虔地過聖潔的生活,知道上帝在你的生命中作工,你心中知道有些事情正在發生,但他人卻看不到,因為上帝以平凡的方式,在你內在的生命工作。我們服事基督時,要共同行動,學習交託與信靠的生活,並且要共同承擔。跟從主的差遣後,我們如何勇敢面對被拒絕?你還願意為主而去嗎?接受被這屬世的驕傲所拒絕,你必謙卑地蒙主接納。當回到主的施恩寶座前,你會見證一生當中,每個與主同行的美好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