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1主日講章--栽種行道的樹(張主藤)
- 主日講章
講道:張主藤牧師
經文:雅各書1章17-27節
主日:2024年9月1日
前言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每天人都要走路,路也是人走出來的,不論是上學、買菜,出遊或是工作,甚至來教會禮拜,我們都會「在路上」,所以會彼此互道一路平安,旅途順利。不論是「馬路」、「公路」或是「人生路」,道路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行進在車道或馬路上,不免發現兩旁有「行道樹」,就如敦化南路及仁愛路這一帶,有栽種台灣樟樹的行道樹在道路兩旁,樹景沿著道路一路前展,除了美化道路兩旁的景色,樹的綠蔭也多少可以遮蔽陽光,使車輛行進過程能涼快些。
沿著道路走,這些「行道」樹不會跑到道路上影響交通,也不會枝葉亂傾影響路況,道路在哪裡,這些行道樹就沿著道路栽種,似乎表達了一種穩定忠實的生命力。栽種在道路兩旁的樹是「行道」樹,若是栽種在他處,那就不是行道樹了。
一、神聖之道-神的美善與信實
雅各書提到「聽道與行道」,這道就是主救贖福音的正道。近期台灣政壇因檢調在查察弊案事件,羈押了相關人等而鬧得沸沸揚揚。關於公務人員及官員應該有的品德操守與廉潔分際,在公務人員服務法裡,都有要公務員遵行的依歸,若涉及違法之事,有貪污治罪條例等刑罰。平時也有分際操守的在職研習,也有政風單位在監督,但不論如何,公務人員對於何謂職務上的「正道」或「歪道」,應該都聽了很多,只是有沒有真正遵行,有待考驗。
「身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是一些擔任公職者的座右銘,我們也可以應用說「路正不怕樹歪」來表達道路與行道樹的關係。「行道」是行道樹栽種在道路旁的目的,不但穩固了整條道路,樹木綠蔭也美化並引導著行道方向。雅各書的信息,在聽道與行道的教導裡,淺顯易懂,也是基督徒生活上最常遇到的問題。在基督信仰的道路上,我們有如此行道嗎?生活在厭煩純正真道的多變世代,基督徒如沒有特別留意聽道、行道,我們會走到何處去呢?
雅各書的作者提醒著我們,祂是美善的上帝,一切美好的恩賜與禮物都是從天上來的。我們不見得會互相餽贈美善又合宜的禮物,魔鬼只能給我們地上的好處,卻無法給予美好的恩賜,但在牠的試探與誘惑下,弟兄姊妹會懷疑上帝的恩典是否可靠,是否比世界眼前的福樂更好?
上帝是我們眾光之父,是每個屬於光明福樂的唯一源頭,並且祂是信實且永恆不變的上帝。「也沒有轉動的影兒」(參雅1:17),作者形容上帝的不變,甚至如人物般完全靜止,連影兒也沒有轉動那樣。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處境改變,落在百般試煉之中,就懷疑祂的慈愛改變了,以為祂的應許與信實不再有。人在受苦的時候,最容易接受眼前的利益,而忘卻了神信實的應許。不要因為軟弱去體貼肉體,落入試探之中,就妄想祂會改變公義聖潔的本性,不刑罰我們的罪惡。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參羅8:32)上帝不會改變祂的信實,總是以恩典與慈愛來款待人。無論現在的處境是怎樣困難,總要拒絕魔鬼的試探,相信上帝的旨意,因為祂是真理的上帝,這「真道」就是救恩的真理與話語。
「叫我們在祂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1:18b)我們在萬物中成為祂所寶貴,並首先蒙神所悅納。按舊約的記載,上帝曾吩咐以色列人要獻上初熟的果子(參利23:9-10),故猶太領袖們很清楚,在作物收成以前,要先奉獻初熟的土產,作為敬拜上帝之禮,也成為後續收成的祝福(參申26:9-11)雅各書提出舊約獻初熟土產的真義,教導我們把自己如同初熟的果子般獻給上帝。使徒保羅曾指出基督從死裡復活,成為已死之人初熟的果子。(參林前15:20)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的初代教會信徒,作者稱第一代基督徒為「初熟的果子」,萬物是人的附屬且是賜給人的,顯明人在萬物中,是受神賜福的主體。
二、栽種之道-聽道的種子
「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彼後1:12)很多時候基督徒常有謬思,以為聽過的就不必再聽,厭煩了類似重複的道理,卻不捫心自問,所聽的道理是否已經「消化」吸收了。喜新厭舊地要傳道人多講些新鮮有趣的信息,卻不認真省察自己,是否真正了解所聽的講道,將其應用在生活上了。沒有用心讀又閒懶的學生,卻怪罪老師為何不教導更高深的課程,如此態度也不合乎信仰教導。其實,講道與聽道的人,如果有聖靈的感動,雖然講過了也還要再講,聽過了也還要再聽,並且我們聽道要存謙虛的心,不要自滿自足,將所聽的道栽種內心,等待發芽成長。
「…慢慢的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能實現上帝的義。」(參雅1:19-20)遇到不公義或罪惡的時候,我們應該憤怒,因有人受到傷害。這裡所說的怒氣,則是指因自己感到受傷而爆發的憤怒,就如自己爭辯失敗,被人得罪或忽視,則不應隨意動怒。這段經文並沒有指明是論聽道的事,乃是指信徒在一般事上彼此辯論而說。「要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參雅1:21),這經文則是論及聽道的話,但無論是聽道或普通的爭論,實在都該有這種「快聽、慢說、慢動怒」的態度。雅各書作者將舊約聖經和猶太文學,這三個意義非凡的諺語式概念,融合一致,也指出若人情緒上動不動就易怒,這樣的生活態度,與敬虔的信仰生活是違背的,並且沒能有好見證。
三、靈魂之道-茁壯結果成樹木
若內心存有「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這樣是不能結出子粒來的,而溫柔的心卻能結出豐盛。每一個蒙恩的信徒,都必須存著溫柔的心來聽上帝的話。「那所栽種的道」表達上帝的道乃是種子,傳講上帝的道,就像栽種種子一樣,聽道的人領受所聽的道,就是種子種在心田裡。雅各書作者勸勉信徒「領受」所已經栽種的道,可見栽種了不代表真正領受,像是主耶穌在撒種的比喻裡所講的那樣,只有結出子粒的心田,才是真正領受了(參可4:20)。許多人聽道卻不能得益,是因為心中的污穢和邪惡,還沒有完全除去,就像荊棘或碎石一般,阻礙了種子的生長。
栽種的「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參雅1:21),這句話告訴我們,所該領受的道,是能夠拯救靈魂的生命之道。倘若愛惜罪惡,不肯丟棄罪惡,這是使人不肯接受真道,甚至反抗真道的根本原因。
我們應該讓已經聽了的道,在我們心裡面運行作工,發出效果在我們身上,改變我們的思想和生活,這才算是領受所栽種的道。倘若聽了道之後,左耳進、右耳出,沒有讓上帝的道影響你的行事為人,反倒是順從世俗的時尚、罪惡的潮流,漸漸積壓窒礙了種在心裡的道,成了一種死的知識,不但你的靈命無法成長,還像是沒有栽種過一樣。
四、溫柔的心領受真道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兩樣缺一不可,也就是要「知行合一」。就算有渴慕的心來聽道,卻不行道也是無益的;群眾的心態,常是聽完耶穌講道後就退去,忽略了栽種內心並行道的吩咐。聽道的目標不是為欣賞道理,而是為著要遵行上帝的話,並且必須行道才有長進。
聽道而不行道,必是自欺欺人,可見「自欺」是聽道而不行道的原因和結果。許多聽而不行的人,常合理化自己不能行道的緣由,原諒了自己,但卻不原諒別人。這種表現,正是落在自欺欺人的謊言中。也有許多人喜好聽道而不行道,在靈性方面,更是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卻不知自己所有的,只不過是知識而已,而常誤把知識當作生命,是信仰生活的最大危機。
「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這句話乃是指人閱讀聖經。聖經就是一本使人自由而全備的律法,而如使徒保羅所說的︰「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祂的都得著義。」(羅10:4)加上拯救的福音,凡是有心實行所聽道理的人,必然去詳細研讀聖經,使他所聽的道能實行出來,故聽道和讀經有著密切的關係,並且能得著聽道而行道的福氣。(參雅1:25)聽上帝的道很重要,不過遵行祂的道、做祂所說的事更為重要。藉著聖靈寫在信徒的心版上,又靠著聖靈的教導而實行的律法。上帝的律法指出我們裡面的罪,讓我們有機會尋求祂的寬恕(參羅7:7-8),使我們得著救恩,不再受罪的挾制,享受真正的自由去遵行神的旨意,並過聖潔的生活。
五、虔誠待人的行道樹(者)
讀經必須是天天讀的,猶如攬鏡自照,人照鏡子,必須天天照,才能端正衣冠,保持容貌的整潔一般。讀經要常常詳細研讀察看,才能得著上帝的啟示和教導。
關於行道「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行出來」而渴慕真道的心,與聽道、行道,都彼此影響。渴慕真道的心愈深,對於所聽的道感受就愈深,而行道也愈有能力,更能領悟並得到行道之福氣,也更加能愛慕上帝的真道。
許多屬世的宗教都很注重虔誠,但「人為的」虔誠難免流於虛假。虔誠不是一種自欺的裝假與嚴謹,而是必然表現在對人的關係方面,才能證實虔誠的真偽。如同猶太領袖中的法利賽人,聽讀律法書並持守誡命,雖然外貌虔誠,暗中卻有侵吞寡婦家產之事(參太23:14)這種虔誠是假的,並且使人厭惡。
如果自以為虔誠,卻在財物上虧欠別人、佔人便宜、毀謗弟兄姊妹,甚至自私地「寄生」教會群體,這樣縱使在「宗教」方面表現虔誠,卻還是虛假的。行道者要虔誠待人,這行道的樹,也應該要沿正道栽種生長。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教會關心無依無靠的人、看顧患難貧乏的人,切實遵行了上帝的話語。當我們施予卻不望回報時,就顯出了什麼叫服事人。(參雅1:27)要忠於神的道德和倫理的標準,而不是屬世的標準,這樣就可以保守自己,不受世俗污染。我們不該迎合以金錢、權利、地位和享受為本的世俗價值觀,若沾染了這些意念及屬世價值,真正的信仰就蕩然無存了。當我們謙卑並順服上帝,栽種行道的樹在我們信仰的正道上,聽道與行道能知行合一,弟兄姊妹按照祂智慧的教導來生活時,就必在所行的事上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