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張主藤牧師

經文:希伯來書5章1-10節

主日:2024年10月20日

 

前言

  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希伯來書是談論基督信仰及見證基督榮耀的重要書信,對象是希伯來子民的猶太基督徒,所以作者很用心把耶穌和天使、摩西、大祭司、聖殿、律法等做比較,顯明耶穌超越了舊約時代的信仰概念及儀文,只有耶穌是人類的彌賽亞救主,是我們終極的信仰對象。我們憑藉什麼來親近神聖的上帝?在希伯來書第四章末段提到「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主的施恩寶座前」,這份榮耀的應許與恩典,是因著我們信靠耶穌基督。祂是尊榮的大祭司,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並且扶持拯救。

  第五章經文開頭的論述,告訴我們耶穌基督不同於人間的大祭司,祂是超越人間的永恆大祭司。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服事及敬拜上帝的事,為人的罪向祂獻上禮物和贖罪祭。人間的大祭司能體恤人的軟弱,是因為他自己也軟弱與困乏。耶穌基督也能體恤我們的軟弱,而祂也曾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並且勝過罪惡。所以祂不但能體恤我們的軟弱,更能帶領我們勝過軟弱及黑暗!

一、做大祭司具備的條件

  「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 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來5:1)舊約時期祭司們主要的工作,就是在神與人之間,透過獻祭、敬拜的禮儀,帶領人民認識、敬拜上帝。能為別人獻祭乃是殊榮,但非有意願即可,而是需要經由上帝吩咐及委派,如大祭司為民為己來獻上的贖罪祭,乃在贖罪日內進行。(參利16:6-17)「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 神所召,像亞倫一樣。」(來5:4)大祭司必須是由上帝所設立的,也就是因上帝所揀選,所以才有大祭司這個角色上的尊榮。舊約記載,摩西的哥哥亞倫是由耶和華上帝的指示,立為首任大祭司,但後來有些人不服氣,懷疑亞倫自取大祭司的尊榮,摩西一家爭權奪利,這些人是可拉、大坍及亞比蘭一黨,他們要叛變並取得大祭司和領袖的地位,這些事記載在民數記第十六到十七章。後來上帝用亞倫的杖發芽開花,在眾人面前確認亞倫的受召資格,重罰並裂地吞滅了叛亂的這黨人。其後在民數記也描述了上帝對亞倫說,他的後裔同樣是由祂所委任的。

  亞倫不是先有尊榮才得為大祭司,乃是蒙召為大祭司才有尊榮。大祭司的職分不是任何人所能自取或爭取,必須由上帝召立,故此更顯得這職分的尊榮。史學家約瑟夫記載從希律王那時開始,大祭司的資格改由人決定之,故亞倫的子孫不一定能成為大祭司,召立的資格上產生疑義。故此希伯來書作者便特別提及,大祭司原來的資格是憑上帝選召,而非靠人決定。「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這表示了基督和亞倫一樣,是憑著上帝的選立為大祭司,而上帝之子耶穌基督,從無限來降卑自己,更顯其偉大與榮耀。

  大祭司的服事態度與條件是,必須能夠體諒別人。「他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故此,他理當為百姓和自己獻祭贖罪。」(來5:2-3)經文中的「體諒」,我們自然會理解為因曾經軟弱過,知道犯罪後的痛苦和感覺,所以更能夠體諒那些因為犯罪做錯事的人,幫他們到上帝面前獻祭求赦免。大祭司是一個充滿同情心的人,非常樂意幫助人到上帝面前尋求赦免,對於那些在信仰上「無知和犯錯誤的人」,是以寬恕及仁慈的態度來幫助他們,用溫柔和熱誠引導別人歸正。

  希伯來書的作者是要告訴猶太基督徒,耶穌基督比起亞倫,其重要性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耶穌基督就是最偉大的祭司,遠遠超過亞倫,祂就是上帝的兒子,進入這個世界的人類生活與工作,受差遣來做上帝的工。當我們面臨工作中的掙扎時,可以轉向我們富有憐憫的大祭司,完全確信祂親歷過我們所經歷的事情,甚至親自成為了完全的祭物,替所有的人將自己獻在祭壇上。

二、基督是更美好的大祭司

  上帝設立亞倫的祭司體系,讓我們看到人需要被拯救。亞倫的大祭司職任,是要為人的罪預備來到上帝面前,因為「人見神的面不能存活」(參出33:20),有罪的人不能憑自己進到聖潔的上帝面前。大祭司亞倫的事奉,不僅讓我們清楚看到「罪」使人與永生上帝隔絕,置身在滅亡的咒詛之下,更讓我們看到,公義且慈愛的上帝願意人與祂和好,為人預備寶貴的救恩。

  「我要傳耶和華的聖旨,他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詩2:7),和「耶和華起了誓,絕不改變:『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體系永遠為祭司。』」(詩110:4)。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這兩處詩篇告訴我們,耶穌被神設立為大祭司,超越了舊約時代亞倫和亞倫後裔的地位。因為耶穌不但具有神兒子的身分,同時具有像麥基洗德的等次地位。

  「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參來5:6)麥基洗德是整本聖經中第一個出現的大祭司,他的名翻出來就是仁義王,他也是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又是至高上帝的祭司,本是長遠為祭司的。他代表上帝迎接打仗得勝的亞伯拉罕,接受亞伯拉罕他的獻祭及十分之一的貢獻。祭司麥基洗德是舊約中彌賽亞基督的預表。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5:7-8)希伯來書作者論到耶穌基督作大祭司的尊榮,是因為順從天父而來的。耶穌祂沒有犯罪,不需要上十字架,但為了完成上帝的救贖計劃,祂甘願順服。即便如此,道成肉身的人子耶穌有完全的人性,祂是在大聲哀哭、流淚禱告的懇求中,來面對這個順服的掙扎。最後祂謙卑順從:「父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參太26:39)上帝應允了耶穌的禱告,來面對這一條十字架的悲苦道路。基督的順從成大祭司,成為我們今日持續順服且永遠救恩的根源。

  信仰生活中,我們也有需要有所犧牲、屈膝來順從的時刻。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很難順服時,願主耶穌的順從成為我們的榜樣,效法耶穌基督在神面前大聲哀哭、流淚禱告,直到我們謙卑屈膝宣告若這是神的旨意,我們願主的旨意成就,也願祂得著一切的榮耀。

三、基督是最神聖的大祭司

  「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5:8-9)耶穌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道成肉身降臨這世界本可以不必受苦,因祂本是神子,萬有都是靠祂而有,也服在祂的權柄之下。但祂也是人子,因所受的苦難學習了順從。若神的兒子成為人子,都要藉著苦難學習順從,更何況是我們呢?主原本就是完全的,但祂甘願透過祂的道成肉身,成為人子,經過環境的歷練,藉著苦難得以完全。「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 並蒙 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他為大祭司。」(來5:9-10)這種完全的贖罪及苦難中的承擔,常被稱為「基督的工作」,祂是永活的救贖主。「祂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須先為自己的罪,後爲百姓的罪獻祭,因為祂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來7:27)苦難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在苦難中學會順服並信靠上帝,使我們得以完全,這才是生命終極的目的。若是上帝的兒子需透過在苦難中順從而得以完全,那何況我們呢?讓我們學習順服主,好叫我們也在主裡面得以完全!弟兄姊妹們,我們順從在上帝所吩咐的事上,謙卑且順服嗎?唯有順服神的人,才可能得著祂的喜悅。

四、尊榮基督的信息

  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時提出一個神學概念,稱為「信徒皆祭司」或「萬民皆祭司」。他從聖經當中看到,神呼召人從世界分別出來,就跟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樣,要叫他們「作君尊祭司的國度,為聖潔國度的子民」。當你相信耶穌基督的救恩,你自己可以向上帝禱告,親近並來服事祂。「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祂從死裡復活」的基督徒們,也都自然有「君尊的祭司」的尊榮。但今日許多基督徒卻看輕了這職分,或未忠實於職分,也未以為尊貴,實在要自覺慚愧。

  至關重要的是,基督的完美犧牲,意味著我們在禮拜中的敬拜,不是獨立與我們其他生活的一個宗教活動。「以頌讚為祭」(參來13:15)的活動,它更新了我們與主的連接,潔淨我們的良知,聖化了我們的意志,從而使我們每天無論在哪裡,都能獻上活祭與真實的自己,自由地服侍主。

  耶穌基督是那位升入高天,並為我們成就了寶貴救恩的大祭司。基督真能體恤我們的軟弱,因為祂走過這樣痛苦的路,祂瞭解你的感受,祂不是高高坐在天上「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的神,祂親身降臨來成為人子,進入我們的世界並走過悲苦路,對於我們的痛苦,祂「感同身受」。耶穌得勝並復活了,我們能靠主得勝,這一位永遠榮耀的大祭司,不只是為我們求赦罪,祂更帶領我們勝過罪,這是我們何等榮耀的盼望!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耶穌已經在我們之前完成了我們正在行走的旅程。這讓我們相信,我們在生活的每個領域為祂做的工,都不會徒勞。耶穌不僅是一個永遠榮耀的大祭司,更是與我們團結一致的救贖主。

  每位基督徒應該有信仰上的自信,但不能因此將這樣的身份,當作驕傲自衿的憑藉。我們這些稱為基督徒的弟兄姊妹,生活內容跟還沒信主的人有什麼不同?我們怎樣看待自己,並且是用什麼態度去面對自己的信仰與職責,活出一生中最大的使命?認識並信靠耶穌基督,使你知道生命很尊貴、有榮耀,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的捨命重價贖回的,故更須謙卑領受並且用一生來榮耀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