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張主藤牧師

經文:雅各書4章1-6節

主日:2024年11月10日

 

前言

  弟兄姊妹平安!透過野外禮拜,亦稱為戶外禮拜,全教會弟兄姊妹走出教會,我們風塵僕僕來到新竹聖經學院,一起同心禮拜並在自然中遊憩,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鄉土,也在祂豐盛的恩典中,享受安息日的美好!

  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是民主國家普世的價值與概念,不會因為國家領袖的政黨顏色或身分背景有所差異,而基本上貪官汙吏應該被定罪與刑罰,也不因官位高低而有不同。我國的公務人員服務法也詳盡了職責義務,不能有違背職務的行為,也不能涉及不法利益,要有廉潔的操守與倫理。但在過去專制時代,甚至是帝國縱橫的年代,能有這樣的要求嗎?那時候的君王握有生殺大權並傲視天下,不會有這種「人民公僕」的價值意識,甚至君儀威武天下,王者是睥睨一切,以為自己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要百姓們來朝拜他,稱謝隆恩。

 

一、王的驕傲與牆上的字

  今日的兒童主日學進度是「牆上的字」,記載在但以理書第五章(參但以理書5:1-31節),透過舊約聖經的故事,來幫助我們理解關於驕傲與謙卑的議題,也連結到雅各書第四章的經文,透過雅各書作者的勸勉,讓我們學習在教會信仰群體裡,過一個謙卑聖潔的生活。

  這段聖經故事的主角是伯沙撒王,他深知新巴比倫帝國的歷史,也必知道耶和華上帝曾經挫敗過尼布甲尼撒王的自大銳氣,使他謙卑下來。然而在一次宴請千人的宮宴中,伯沙撒王卻驕矜自傲,妄用了從耶路撒冷聖殿裡掠奪來的金銀器皿來飲酒作樂,使他的宮宴成了向上帝權威挑戰的見證會,並且還歌頌人手所造的神明偶像。伯沙撒王這愚笨的行為遭到上帝的譴責。

  宮宴中忽然有手在粉牆上寫字,並留下了信息,伯沙撒王嚇得雙腳顫抖,重金懸賞看誰能解釋牆上的字所代表的意義。其後由但以理來解釋牆上的字,告訴王這些字是「數算,數算,稱一稱,分裂」,表達伯沙撒王的國度,年日被神數算後國運將終止,王國必要分裂。當晚這位心嬌氣傲、妄自尊大的伯沙撒王被暗殺,一夜間盡失去了生命與政權。

  「牆上的字」的信息,無疑是對伯沙撒王的驕傲,一記重大的審斷,荒誕的伯沙撒王極有權勢,他的王朝卻十分腐敗,使他經不起上帝的審判。那寫在牆上的信息,也是給所有蔑視上帝者的警告,祂的審判要臨到所有的人。倘若我們已經忘記了創造宇宙的上帝,溶入充滿邪惡的世俗生活中,就要趕快悔改,遠離那迷惑人的罪惡,求上帝的赦免與寬恕,不要等到失去悔改機會而後悔不己,並且開始按照上帝公義的準則去生活。

  我們也切切不可將奉獻給神的聖潔之物,用於任何有罪的事情上。聖物包括教堂建築物、奉獻的財物,以及任何屬用於事奉上帝的物品,在使用上必要十分謹慎,不可隨意馬虎,當然也包括了我們的服事態度與心志,不應敷衍了事,輕忽了上帝的恩典。

 

二、信徒的相處之道

  教會信仰團體的弟兄姊妹信徒,有需要互相鬥爭嗎?是為了什麼明爭暗鬥及比較競爭呢?不必觀察國際政經情勢的演變都可以知道,從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是否有長久的和睦即可得知,教會群體弟兄姊妹彼此間的互動亦是如此。當我們只愛自己時,我們就讓自私的心,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根滋長,會逐漸侵蝕我們的意念和生活。

  「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麼?」(雅4:1)雅各提出一個開放式的問題,鼓勵讀者好好思考,為什麼即使在教會聖殿裡,基督徒仍有這麼多的「爭戰鬥毆」。第二個是封閉式的問題,作者沒有給大家辯論的餘地。它迫使讀者去承認心中較不願意面對的真相,也就是當我們與他人產生紛爭時,其根源乃在於心裡的自傲和私慾。所謂私慾,就是超越正當慾望的「邪情私慾」,是從舊生命中發出的貪慾。這「百體中戰鬥之私慾」就是我們心懷二意的跡象,也是我們都會面對的掙扎。「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這是指屬世的利益,或錢財及情感方面的事而爭鬥;作者指出人不能和睦相處的根本原因,常不是外在的環境因素,而是內在邪情私慾作祟的結果,但即便衝突爭吵又忌妒貪婪,我們卻也得不著自己所要的,實在是不智之舉。

  許多時候,基督徒會把自己靈性墮落的原因怪罪於別人,如教會有紛爭、事工不屬靈、長執不敬虔,又或者是弟兄姊妹沒有愛心、同工不會招呼關懷,傳道人素養不夠等。但聖經的話與雅各書的教導中,在此卻要我們把過錯歸到自己身上,並指出了我們的靈性墮落、教會不屬靈、弟兄姊妹不和睦,大家意見很多卻又對服事冷淡等,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出於我們自己放縱私慾且不敬畏主的結果。

  雅各用最強烈的字眼:「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雅4:2)。雅各責備那些憑自己的私慾不順從聖靈的人,要想用人肉體的方法或手段,達到私慾的目的,是不能成功的。雅各指出我們的自私自利,並不能讓我們得到想要的,反而把我們導向不滿足與不和睦。如果我們祈求的目的,是要滿足我們肆無忌憚的激情和私慾,上帝自然不會答應我們的祈求。雅各的言詞再次呼應並闡明了耶穌的教導,也就是主願意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靠近祂,只要所祈求的是所需用的,相信祂必慷慨賞賜給我們。(參太21:22)

  「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加5:17),除非我們的心中完全讓基督作主,否則在今世不能有安息;除非基督再臨真正作王,否則這世界也不會有真正的永久和平。

  不可縱慾妄求,若我們順從聖靈,就無須藉屬乎血氣的手段或人的謀略來達到目的,因為上帝必支持我們,賜給我們所要的。信徒明爭暗鬥、嫉妒生氣,又相互比較競爭,難道這就是現代教會信徒相處之道?(參雅4:1-3)雅各解釋這些爭鬥是從人們心中的惡念而來,他們為求獲得更多金錢、物質,為攀上更高地位,得到更多人賞識,不惜靠爭鬥來滿足一己之慾。教會基督徒應當專一愛主,向祂全然忠誠,不可「腳踏兩條船」愛上帝又貪愛世界,否則就是犯了屬靈上的淫亂。

  巴比倫帝國時,尼布甲尼撒王興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大城,這城被稱為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我們的心思意念是否像尼布甲尼撒王,或是伯沙撒王的驕傲之心,那樣被人的自傲給蒙蔽了呢?我們的人生是否像尼布甲尼撒王的人生一樣,因同樣的原因而崩壞或面臨崩潰呢?是否像伯沙撒王自豪地宴客千人,卻妄用神聖的器皿飲酒宴樂而得罪神?倘若有人說:「我不會有屬靈的驕傲,我不會犯這種錯。」以聖經來判斷,說出這樣的話的人,正是踏上驕傲的第一步。

 

三、合主心意的祈禱

  一個貪愛世界的教會信徒,在雅各的眼中必然會出現如放縱私慾、隨意妄求、紛爭嫉妒、不求告主、宴樂奢侈、貪圖享受等的行為,其實也顯出了自己的驕傲自大。這樣的人,在禱告時本身有著罪的阻隔。「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4:3)雅各提出了祈禱的普遍問題:自視甚高而不想祈求,或是求不適當的東西,以及滿足出於錯誤動機的祈求,都顯出屬靈的驕傲。如果讓上帝的話語改變我們的慾望與追尋,使我們的祈求完全符合祂的仁愛與正義,我們的禱告便大有力量了!(參雅4:2-3;約壹3:21-22)

  何謂驕傲及謙卑嗎?使徒保羅曾說:「…免得你們自高自大,看重這個,看輕那個。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所有的有哪一個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6-7) 學到「循規蹈矩」不要看重這個,輕看那個,不可自高自大。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聖經說這就是謙卑了。

  不可貪愛這世界,流於世俗之中。與世俗為友是犧牲別人,或是放棄服從主來尋歡作樂;不討主喜悅的歡樂是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麼?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雅4:4下)「世俗」與「上帝」這兩個立場是全然不同的,這是十分顯明而毋庸置疑的事,所以信徒若與世俗為友就是站在敵對神的地位,對上帝的話語失去信心與信靠,正如兩個國家爭戰,我們應當知道,如果私下通敵,就是與自己的國家為敵了。

  聖經所說的驕傲與謙卑形成強烈對比。驕傲就是把恩賜當作是自己所創造的,認為恩典是自己爭取來的。謙卑則是截然不同的態度。謙卑視生命為一份恩賜,是白白得來的,自己不配得到這一切的恩典。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賜!

 

四、尊榮與謙卑

  藉著基督福音把內心的驕傲除去,而醫治邪情私慾的良藥,就是在神面前的謙卑,謙卑完全擺脫了驕傲的心態,並且知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憐憫!因此每日所領受的一切,就像是驚喜的獎賞,也是白白得來的豐盛恩典。我們可以安然享受神所賜的豐盛,以及神賜給我們美好的事物。

  信徒應當專一愛主,向祂全然忠誠,否則就是犯了屬靈的淫亂,也就是不忠實在信仰上。不與世俗為伍,而謙卑降服在上帝及祂對我們生命的心意時,祂就不會阻擋我們,反倒會賜恩、幫助我們。「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要得尊榮,先有謙卑。」(箴言15:33)驕傲使人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以為自己配得一切,貪得無厭。在神面前謙卑下來,明白我們真正的需要是神的接納,我們就可以從自我中心的慾望中釋放出來,得著神所賜的尊榮。

  「神所賜住在我們裏面的靈,是戀愛至於嫉妒麼?」(雅4:5下)上帝的靈只會使我們渴慕屬靈的事,絕不會叫我們去切慕屬世的事物,更不會使人因渴慕某種事物以致於嫉妒紛爭。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教會信徒貪愛世界的結果,常造成屬靈的知覺錯亂,以致於明顯屬肉體的事也不覺察,故我們應當要時時警醒祈禱,免得入了迷惑。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基督徒不可貪婪驕傲,謙卑尋求主就可蒙恩。「但祂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4:6)要是信徒不貪愛世俗,放棄肉體的宴樂及屬世利益的爭鬥,雖然一時看似損失,卻是滿有屬天的福份。我們要得著上帝的幫助,必須認識自己的軟弱無能,也願意來尋求祂的憐憫施恩。凡自認為剛強有能力,進而驕傲的人,當然就得不著上帝的恩典了。教會群體謙卑來領受主的恩惠,也在這樣的生命態度中,見證基督福音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