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6彼此擔當的肢體 林宣 傳道師
- 主日講章
講道:林宣 傳道師
經文:哥林多前書12章12—27節
主日:2025年01月26日
前言:身體與肢體相互需要彼此
哥林多前書12:12-27講到了肢體與身體的關係。保羅很具體的用我們的身體來比喻教會中弟兄姊妹的關係。教會就像人的身體,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身體原不只是一個肢體,而是許多肢體。
一個身體本來就不只有一個肢體,而是有很多肢體,這不是很理所當然嗎?為什麼保羅還要講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很多時候,當我們習慣仰賴某一個肢體,就會忘記其他肢體必要性。就像幾年前covid-19剛開始流行時,有些人確診後出現嗅覺異常或者喪失味覺,沒辦法下廚,連對每天必須使用的牙膏、清潔用品都感到反胃、想嘔吐,才驚覺到這些器官的感受力是多麼重要。很多時候生病了才會發現,身體這些肢體、器官再平常不過的功能對人的影響是如此巨大。
羅馬帝國的身體:階級分別、不在乎肢體
這些只是描述個人的狀況。但是保羅所描述的身體不是個人的身體,而是羅馬帝國群體生活的日常。羅馬帝國的時代距離我們很遙遠,不過可以想像一下,2000年前一個以皇帝為首的殖民帝國,整個國家的資源跟財富由少少2-3%的菁英階級所控制(elites, ruling classes),看起來輝煌偉大的國家,實際上還是面對一些隱憂。當時衛生環境差,孩子的死亡率高,碰到飢荒或者疾病的大流行,好的資源肯定是留給精英階層使用,這也是為什麼收養制度在當時很重要,這些菁英要確保自己的權力、階級與財富可以代代相傳。除此之外,羅馬帝國作為一個殖民大國,這樣的政權勢必存在一些不穩定性,在資源非常有限的社會,為了確保自己母國的利益,也就是整體身體的益處,帝國會盡量讓權力與資源集中在身體。為了顧全大局,肢體必要時是可以被犧牲的。
整個帝國社會看起來是團結,同時又強調社會階級之間的差異。透過不同的特徵、外表不停標籤化彼此,將不屬於這個群體的人分別出來。羅馬帝國這種看起來是為多數人民著想的統治,長期灌輸大家共體時艱、同心協力的觀點,但其實根本不是對整體有最大利益或最大好處,這些金字塔頂端的菁英,是不可能讓自己吃虧的。如果真的是為帝國眾人民的利益著想,那些提供國家大量勞力的底層、邊緣的、骯髒的、貧窮的人民為什麼就注定要被犧牲?
很不幸的,哥林多教會變成一個縮小版的社會。第11章在享用主的晚餐時,保羅責備他們,你們看起來是吃主的晚餐,但你們其實是吃自己的晚餐,「因為吃的時候,個人先吃自己的飯,甚至有人飢餓,有人醉酒」(11:21)。保羅12章的開始從哥林多教會的角度同意「身體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但是最後,保羅更進一步的指出,不是只是身體和許多肢體,還有身體與肢體的聯繫,保羅說「你們是基督的身體,並且各自都是肢體」。這句話很重要,保羅告訴他們,身體是基督的,身體與肢體的聯繫是在於基督,因此肢體的好壞、體面或不體面,這個肢體是否要被犧牲,這些都不是人可以定義,不是人可以決定,因為不管好壞,這些都是屬於基督的。
社會二元對立的思維:加強彼此差異
保羅看起來是處理教會的問題,其實他面對的是社會問題。我們的社會也出現類似的問題?有的,我們的社會常常教我們用二元論的方式去分出你們和我們。大家今天回去可以去找近幾年的社會衝突事件,從正反方意見去感受看看,是不是總是有一種二元對立的氣氛導致我們不知不覺就選邊站。我相信大家現在腦袋中,應該很快就有浮現一些社會議題。
這種自己自然形成小群體的現象是很正常的。以前大學有跨校聯合的團契聚會,讓我們自己分組,那一場聚會的講師王容義牧師,他看我們邊分組就邊說,人很奇妙,老大自然會吸引老大,老么自然會吸引老么。一分完組,他馬上叫我們舉手,問老大的舉手、老么的舉手,還真的老大自動一組、老么自動一組,當然沒有到絕對100%,但相似度很高。
我們生來就有這種群體性,自然會找到自己所屬的那一群人。但是在群體裡面刻意設定二元的選擇是危險的,這樣的選擇會讓人專注在彼此的差異,特別是面對複雜的議題,舉例來說公投的題目,這種同意、不同意、沒意見的這種選邊站的分類方式,恰好就讓我們掉入自己對「其他人」所抱持的偏見之中。就像我們國內的選舉,有不少政治、社會、哲學領域重量級學者重複提到一件事就是,我們的選舉往往不是在選人,我們是在選國家,選舉讓我們彷彿不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民。
我近期在讀《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這本書,這本書分析了許多美國當前的校園議題。這些議題看似是校園問題,其實是在講整個大環境。作者發現,最近幾年有一些認同政治在美國快速發展。這種認同政治是以對抗共同敵人,來凝聚和動員不同的群體,而且很能挑起強烈的社會心理機制。這樣的認同政治導致有些美國人和歐洲人公開支持新納粹的概念,這群人不只是敵視猶太人,也厭惡黑人、女性主義者和社會人士。這些團體本來在校園裡面沒有太明顯的影響力,但是來到網路社群時代,也就是差不多2017年,他們學會大量使用網路來謾罵、線上騷擾,挑起情緒開始對校園製造影響力。
作者提到,這種利用政治同溫層去對抗共同敵人的作法,造就了高度傾向嗆聲的文化,只要有一個小冒犯出現,人就可以利用各種管道去嗆這位冒犯者。我們覺得自己很客觀、事實求是,不會落入這樣的網路陷阱,但實際上呢?數位時代的大數據計算、篩選,讓我們最快看到的是與自己觀點相近的內容,我們自己的信念無形之中一再強化,然後與不同意見交流的能力快速下降,導致我們接受到的資訊侷限在自己的同溫層,不知不覺我們跟著自己所認同的團體一起去攻擊我們不認同的對像。
基督的身體:彼此擔當、共同有份於基督
在這種強調彼此差異、增強彼此差異的社會,教會要特別敏銳,要特別的小心去問:教會是否也參與在社會的敵我劃分!哥林多書信的開頭,保羅立刻表達出他對教會分裂的擔憂,保羅所提到的偶像食物、屬靈恩賜、權力、社會地位優劣這些問題,都與社會分別彼此有關。就像今天經文,我們看到保羅提醒他們:「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於身體』,它不能因此就不屬於身體。假如耳朵說:『我不是眼睛,所以不屬於身體』,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於身體」。「眼睛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15–17節)。
羅馬帝國強調中心、資源集中,去犧牲那個可能會拖累身體、不合作的肢體,但保羅所認識的基督的身體卻是分享給肢體的。保羅不是強調一個身體、許多肢體,彷彿各自發揮功能就好了。保羅在乎肢體各自的功能,同時他也看重,這些肢體再怎麼樣不一樣,是否仍在基督的身體上面?無論是體面、強壯,或者是不雅觀、軟弱、欠缺且不體面,這些肢體是否連結於基督的身體!保羅一直重複:「就如身體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就如身體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12:12)、「身體原不只是一個肢體,而是許多肢體」(12:14)、「但現在肢體雖多,身體還是一個」(12:20)。這些重複是有意義的,透過重複來重新連結不一樣的彼此,並且記住「基督是身體」這個重點。
27節保羅說「你們是基督的身體、並且各自都是肢體」,這句話很有意思。「各自」看起來是指肢體自己的獨立性,但是這個字在13:9保羅講到愛的議題時,保羅說「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有限」就是「各自」這個字。接著14:27,保羅提到方言的問題,他說「若有說方言的,只可有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輪流」也是「各自」這個字。這代表甚麼意思?這個各自除了是各自有自己的能力,但在這個能力當中意識到自己的侷限性,因此明白我們都是有份於彼此,我們需要彼此幫補,我們也需要身體給與力量。
有份於基督不是連在身體上,從基督身上拿走自己要的就好了。保羅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牧者,他用主的晚餐提醒哥林多信徒,當我們從耶穌領受了杯與餅,我們有份於基督的身體,每一個人作為出於基督所分享的肢體,我們每一個人就有了彼此擔當的責任。
對保羅來說,每個肢體都來自基督被擘開(林前10:16; 11:23-26)並分享出來的,每個肢體都分享著基督。作為出自於分享的肢體也要體現:基督為我們被釘十字架成了被擘開的身體。基督的身體並非不重要的,基督的身體是所有肢體的源頭,所有的肢體也分享著基督的生命,也因為基督身體的整體性與連結性,在這個身體當中沒有不重要的肢體。肢體與肢體、肢體與身體是彼此需要的。
基督裡的聯繫:差異中彼此擔當、共同成長
人習慣去選擇,選擇我們要做的服事,選擇我們不要做的事工,選擇哪一個人是我的同工,哪一個人不是我的同工。新的一年才剛開始,我們要一起前進、一起成長。當我們問神說,誰是我教會的同工?誰是我職場的同工?我們想到的是誰?是那些跟我們立場相近、跟我們想法、性質接近的人嗎?在新的一年,期盼我們先問神:「誰是基督的肢體?誰是從基督的身體所分享出來的?我可以成為誰的同工?」我們不能選擇我們要誰、我們不要誰,因為每一個肢體都是從基督身體出來的。保羅說「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並且共享這位聖靈。」(12:13),在這些肢體裡面「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缺少的」,「我們認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我們認為不雅觀的,越發裝飾得雅觀」(12:22-25)。
在分裂的世代,基督的身體對教會而言是特別大的挑戰!在網路的時代,我們可以很快就得到許多知識,我們好像把握了很多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很多時候使我們彼此的關係更加分開、甚至破壞人跟人的關係。在這個破碎的世界,當我們被差異挑戰時,基督的身體是否讓我們看見自己的預設,而開始自我批判?還是我們繼續批判別人?上帝的意願是讓我們在各自的軟弱上,看見彼此的需要。在顧及彼此的需要上,看見各自的能力與恩賜。無論有多少差異,我們仍需要彼此。基督的身體鼓勵我們彼此牽絆,而不是彼此對立。
討論題目:
- 你所認識的基督的身體,有什麼特徵?
- 你所認識的基督的肢體,有什麼特徵?
- 在實際生活中,你看見基督的身體與肢之間的聯繫是什麼?基督的身體與基督的肢體,有體現共同的價值嗎?還是各自發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