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9新年論愛(新春稱謝禮拜)張主藤牧師
- 主日講章
講道:張主藤 牧師
經文:哥林多前書13章1—13節
主日:2025年1月29日新春禮拜
前言
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大家新春恭喜!新春時節萬物更新,我們也都喜歡過年,除了有連續假期可休息,親友們多了彼此拜訪與團聚的時刻,也是在忙碌的現代社會,大家能歇一歇除舊布新的重要時節。當然,也盼望大家的信仰生命能變化更新、重新得力。在新春稱謝禮拜中,我們向上帝獻上感恩,也一同分享聖經哥林多前書的信息。聖經學者考證此卷書,大約是於主前56-57年,使徒保羅第三次的宣教旅程時,在以弗所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件,也是教導信徒有關教會紀律和信仰生活的重要作品。上一講在哥林多前書12章的信息分享中,弟兄姊妹學習到聖靈的奇妙作為,祂的運行使信徒有不同的恩賜、職分及工作,來建造基督的教會,並且能夠在基督裡合而為一。教會是一個具有靈力的群體,聖靈藉著神蹟、醫治和啟示的話語,以大有能力的方式運行工作,帶領使徒們建造教會,過去如此,現在亦是。
每一個人在多樣性與相互依賴當中,被連結在同一個身體,也就是基督的教會;屬靈恩賜與能力不分高低,都能在建造教會中歸榮耀給主,並且在基督裡合而為一。聖靈的運行與作為,不僅賦予信徒有能力傳福音給窮乏人的事工,同時也在型塑基督榮耀的身體,消除了自由人與奴隸間的差異,也拆毀了特權者與貧窮人的藩籬,為生命共同體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一、有愛,恩賜才有益處
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把愛描繪成基督徒的必要條件,並且堅持這份愛,必須統合指導所有聖靈恩賜的執行。當我們站在主的施恩寶座前,發現祂所關心的,竟不是我們的成就與言行,而是內在的意念及品格;不是我們做過什麼,而是我們曾是怎樣的人。保羅努力要去改正哥林多人對敬拜中屬靈表現,也就是說靈語、方言等的理解與實踐,但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要蔑視或輕看恩賜,告訴我們要去追求恩賜(參林前12:31),並要如火挑旺起來(參提後1:6),好好地加以運用。如果這些恩賜的運用失去了愛,它們就像漏油的車、無風的帆船,漸漸失去動力,而在教會群體裡,缺乏愛的屬靈行為是毫無意義的。
愛是保羅對哥林多教會內黨派之爭的珍貴藥方,是基督徒群體合一的基石,帶來卓越的提升。保羅講述了這愛的定義,它是仁慈、喜愛真理、肯定地相信,並且充滿著希望。它不會嫉妒、驕傲自誇、魯莽自私或輕易發怒。它可以海涵別人的侮辱,凡事能包容忍耐,甚至忍耐到底。相較於我們對愛心的膚淺認識,保羅對「愛的真諦」深刻認知,並非叫我們灰心喪志、自嘆不如,乃是要藉此提醒每位基督徒,在愛心的事上要不斷成長,直至能像主耶穌的捨己。倘若沒有耶穌基督的愛,在運用恩賜時缺乏主的愛,再大的信心和施行異能、說萬民和天使的言語(方言)、先知的講道,或用全部財產救助窮人等,都算不得什麼,所作的是毫無益處,如一陣雲煙飛散。在教會的生活中,愛的實踐比任何恩賜都更為重要。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但人人卻都可以擁有愛,是從主來的愛,使我們的行動和恩賜變得有意義。教會群體裡若有明顯的屬靈恩賜是值得讚揚,但沒有了真實的愛,這些事奉與表現就毫無益處。
雖然「愛」必定有所表現,但不能把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表現,全看作就是「愛」。因為除了愛以外,別的動機也會推動人在許多方面有偉大的表現。人為著榮神益人,固然會大發熱心.追求長進,但也有可能是為著自己的偉大與優越。故此「愛心」固然能使人甘願犧牲自己,叫別人得益,但「虛榮心」同樣也能叫人作出驚人的捨棄,博得聲量高升與眾人掌聲。第一世紀的羅馬教父革利免(Clement of Rome) ,作為教會的領袖,在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函,也被稱作<革利免第一書信>中提到:「愛能承載一切,在一切中受苦。愛中沒有卑鄙,愛不容許分裂,愛不煽動,愛讓所有的事和睦。」同樣也提醒著教會的基督徒,在實踐保羅「愛的真諦」信息時,必須連結到基督完全的愛。
二、有愛,內涵顯明相信
我們所處的社會,常常把愛與慾混為一談,也混淆了人對於愛的意念。與慾念不同,主的愛是向外的,是為別人的好處,而非向內為了自己。如同使徒保羅所述,愛是不自私的。祈求主幫助我們,除去內心的邪情私慾,不自以為義,我們才能真正不求回報地去愛別人。
情愛也不應成為生命的偶像,故基督徒當遵行上帝的話語,因祂的話使人有分辨的智慧和能力。當要常常警醒禱告,靠著主所加添的力量來遠離惡事,故保羅說這真正的愛是「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林前13:5-6)也就是他教導提摩太所說:「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當遠離羞愧的私慾及惡事,在基督的愛中過聖潔的生活。
愛主的心,讓我們相信主在一切的事上掌權。我們現在所見所聞,像是間接從鏡子裡看見的影像,一時模糊不清,但將來就會看得清楚。現在對上帝的認識不完全,將來就會完全,正如全能的上帝完全認識你一樣。上帝的話語是奧秘與榮耀的彰顯,故保羅用孩子與成人來比喻,以及從鏡子裏看見的影像模糊不清,將來面對面時就會看得清清楚楚,來比擬這樣的情狀。如同舊約的時代,上帝透過先知預言彌賽亞的來臨,但是救恩的預言,要到耶穌降生後才明白。這個真理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如同我們雖然沒有一切問題的解答,但將來我們會有;有一日我們會親眼見到基督,並且能夠領略萬事。
三、有愛,才有永恆不變
上帝給我們恩賜,為要我們建立、服事及鞏固眾信徒,諸般的恩賜是為教會而設的。在永恆的國度裡,我們會變得完全,並將俯伏在榮耀上帝的面前,到那時一切的恩賜都沒有用處,因此它們都將歸於無有。「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信心是對上帝的直接信靠,認知上帝旨意的基礎和內容;盼望是聚焦我們的渴望,成為生活的中心與態度;仁愛則讓我們領受主完全的愛,在祂的慈愛與恩典賜予中,促使愛成為行動,無私地服事他人。當信心與盼望都並存時,你便可以真正地愛別人,因為你已知道主是如何愛你。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我們與主之間是否也存在某種隔閡,以致我們陷入孤獨,甚至懷疑主的愛被隔絕了?誠如使徒保羅所言,無論什麼都不能叫我們與主的愛隔絕。保羅自己就經歷過各種苦難,甚至面臨死亡的威脅,但他仍在基督裡經歷主的愛,這愛的關係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影響,帶給人信心和盼望。
作為上帝的兒女總要記得,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困境或挑戰,我們總不孤單,也總不被丟棄,因為上帝以永遠的愛來愛我們,祂對我們的愛永不止息,永恆不變。祂要我們與祂同在,與祂同行。信主的人,要有孩子般單純的心,因祂要我們全然信靠祂,享受祂所賜的平安和喜樂。祂更要藉著我們,將祂那不能被隔絕的愛,傳遞給黑暗中死蔭裡的人。不過使徒保羅也說:「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林前13:11)如同另一處對信徒的教導:「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3-14)有孩子般單純的依靠,並且在主的智慧中長大成熟,顯出這是有活潑生命力的真實信仰。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基督裡的愛,是基督徒生命的特質,倘若基督徒失去了愛心,不愛上帝也不愛人,肯定沒有人認為他是屬基督的人。在這個科技文明輝煌,卻也罪惡猖獗的世代,願有基督生命的教會群體,每位基督徒都能發出來愛的光芒,在這世上作光作鹽來榮耀主。願我們時常領受基督的愛,祂的愛充滿並澆灌我們,讓教會群體因著相信與盼望,在主的愛中承受一切,也願意為主的名忍耐到底,因為這份愛是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