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22與期待不同的上帝~林 宣傳道師
- 主日講章
講道:與期待不同的上帝
經文:王上19章8-19節
主日:2025年6月22日
前言:期待以甚麼方式經歷這位上帝?
有一個故事這樣說,有一個村莊即將被大水給淹沒,村裡面有一位敬虔的牧師,他相信上帝一定會救他脫離這個大水。當這個水已經淹到膝蓋時,他的鄰居準備划船離開。這些鄰居叫他,快點上船,我們是來救你的,這個牧師說:「不不不,我沒事,上帝會來救我」。
他的鄰居最後只好趕快離開。水越來越高,水開始從窗戶灌進來。這位牧師非常困惑,但是他仍然繼續等待上帝的拯救。後來,水實在是太大了,最後這個牧師爬到屋頂,這時鄉村幾乎已經被大水淹沒,他坐在屋頂,他內心有一點搖動,但是他跟自己說,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這時有一架直升機過來,螺旋槳的聲音不斷靠近,他知道說,這是來救他。直升機的救生員對他說:「先生別擔心我們來救你了。」但是呢,這位牧師又拒絕他們的幫助,他很相信,上帝一定會親自來救他。後來直升機只好又離開了。最後,這位牧師來到天堂,他問上帝:「我以為祢會來救我,祢當時在哪裡?」上帝說:「你在說什麼?我已經派船、直升機去救你,你還想要怎樣?」
從這個故事我們會發現一些信仰的問題,原來我們對上帝的刻板印象可能使我們錯過上帝。當上帝以正常的方式和我們同在,我們卻期待在不正常中遇見上帝。以利亞的狀況跟這個故事有點類似,以利亞參與許多神蹟奇事,他大部分時間在不正常的情況裡面與主同工,即使如此,他面對危險的時候,也沒因此向上帝尋找幫助,他選擇逃跑。以利亞是一個偉大的先知,他代表耶和華來對抗巴力,以利亞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完全的勝利,他甚至殺死了巴力的先知。不過,一個殺死這麼多先知的大先知,自己也非常害怕人要來殺死他。因為以利亞的行動惹毛了皇后耶洗別,她派人傳話給以利亞說要將他殺掉。接下來就是今天這段故事,以利亞逃難進入猶大,閃避亞哈和耶洗別。以利亞在曠野中走了四十晝夜,他走到何烈山,在那裡,以利亞和上帝相遇。
第九節說耶和華的話臨到他。主問:「以利亞,你在這裡做什麼?」其實我們都知道,答案很簡單,就是「閃避耶洗別」,但以利亞沒承認。他給了一個很長的回答,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9:10):以利亞說「我向來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他向上帝保證自己。他一直以來都非常認真做主的工作。接著他描述以色列是一個多麼糟糕的民族,他說「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拆毀了你的祭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最後他說「只剩下我一人,他們還要追殺我」。耶和華聽完叫他出來站在山頂、站在耶和華面前。上帝顯現之後,又有一個聲音再問他一次:「以利亞,你在這裡做甚麼?」以利亞沒有改變他的答案,他將剛剛所說的話,再說一次。
「不確定」帶來「失望」
從以利亞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以利亞信仰的熱情,同時這個熱情裡面也看到很大的失落。上帝與先知以利亞在一起,以利亞在這麼多神蹟、不正常中經驗上帝,但是當他回到正常的生活,面對自己生命的威脅,失望的感覺讓以利亞選擇閃避,他可能不只閃避耶洗別,他或許也想閃避上帝。總之他沒有去尋找上帝。每一個人一定都有失望的經驗。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人而失望。在公司我們努力貢獻,期待可以被主管肯定得到晉升、加薪,結果發現是能力比較差的同事得到升遷,調薪水的時候發現,不是有能力的人得到獎賞,而是比較聽話的人得到更好的薪水。有時我們是對自己失望。但有時是上帝讓我們失望。跟別人的關係有破裂,上帝沒有修復它;世界有很多壓迫、戰爭,上帝並沒有扭轉局勢;有許多糟糕的事被掩蓋,上帝也沒有將這些事顯露出來。我們對上帝失望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知道上帝可以改變一切。但上帝選擇不去這樣做。
失望會顯露一個人的個性。以利亞所面對的黑暗的日子顯明,這位先知所想的是成功、安全的宣教,不是渴望上帝本身。在生命當中黑暗的日子,我們可能更想要其他美好的東西勝過擁有上帝本身。當我們身體處於痛苦的時候,我們真的想要上帝勝過健康、被醫師醫治嗎?黑暗的日子顯露出我們渴望好的事物勝過渴望上帝,比起尋找上帝,我們更想要找到我們需要、我們想要的事物。
「熱心」於「確定」
以利亞不只是在失望時顯出自己信仰的問題,當以利亞說「我向來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他的狂熱、熱心是有問題的。以利亞的熱心是非常瘋狂的,這個熱心導致他犯下了非常殘暴的行為。以利亞不只是挑戰450 名巴力的先知,最後以利亞殺死了他們,這個殺死的動作就像屠夫在屠宰場在屠殺牲畜,是非常殘忍、沒有人性的。但偏偏以利亞碰到一個同樣對信仰大發熱心的耶洗別,所以當耶洗別要找他算帳,碰到一個跟自己一樣的人,以利亞就知道了完蛋了!
信仰裡的火熱、熱情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跟隨耶穌、學習祂與別人相處的方式、我們學習耶穌如何肯定善良、反對不公義和邪惡。另一方面,這種學習可能使我們這些追隨耶穌的人陷入一種盲點,在火熱的狀態人很難察覺信仰裡面的缺點。
David Bentley Hart這位美國的哲學家說,全球資本主義社會不只是忍耐貧窮者,甚至是積極要求貧民階級的存在。因為資本社會依賴於穩定的信貸經濟(credit economy),而信貸的經濟需要一定數量的長期需要借錢的人(debtors),這些人的貧困可以轉變成為債權人(creditors)的資本。在北美有許多的教會,他們熱衷於扶持第三世界的貧窮國家,但沒有譴責社會的作法,事實上有更多的教會、基督徒就像Hart所說的,他們是「債權人」,他們在投資的關係裡面是得到利益的。大家看到川普背後的福音派教會,就會了解福音派教會政治的力量是很驚人的。
上一次聽一位泰雅族的老師分享自己部落教會面對的問題,他們教會十幾年前開始透過政府的扶植,引進資本化機器耕作、使用農藥、化學肥料。部落越來越有錢,奉獻也越來越多,教會富足大家很開心認為這是上帝對教會的祝福。但是有一天,那位在部落與政府中間負責聯絡的長老突然發現一件事,他在部落的田不再有昆蟲、蝴蝶、蜜蜂,他才發現事情大條了!他們放棄一些傳統文化、他們失去上帝創造那個美的土地、他們失去祖先和土地那個連結。雖然不可能拒資本化經營於千里之外,但為了此過程所產生的問題,這些原住民教會已經開始用禁食禱告展開許多反省行動。
以利亞對信仰的熱情,以及他面對耶洗別的迫害的失望提醒我們,我們信仰熱情可能會帶來一些麻煩,甚至可能會切斷那些和我們一樣在信仰上有熱情的人之間的連結。以利亞確實失去與這些人失去連結。其實以利亞不只是在失望的時候認為自己只剩一人,在信仰最火熱的時候他已沒看見那個連結。以利亞不是只有在逃跑時對上主說:「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拆毀了你的祭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其實在前面18:22,以利亞對抗巴力的先知時,他對眾人講過類似的話,他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做巴力先知道卻有四百五十人」。
在以利亞的信仰裡面,無論是失望逃跑時,或是大發熱心對抗巴力,都可以看到,他很看重數字,他一直在數人頭、強調只有剩我一個人。不是說看重數字不對,不是的。對看重數字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以利亞就是要確定的東西、可以把握的東西,他才可以控制。有數字他才可以強調自己的成功、自己的熱心,和別人的失敗錯誤。以利亞對成就的眼光切斷了他與別人的連結。
信仰於不可捉摸的上帝
上帝聽完以利亞的回答,把他叫出來、站在上帝的面前,因為耶和華要從以利亞面前經過。上主的顯現是為了審判還是為了拯救?聖經說「在耶和華面前有烈風大作,山崩石烈,碎裂磐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也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以後,有輕微細小的聲音」。有些學者認為,這個聲音不一定是細微的,是跟先前的大風、山崩、地震這些明顯、確定的聲音比較起來,這個聲音沒這麼大,比較溫柔且安靜。但這個聲音有一種讓人不確定的感覺。經文很有意思,反而是在讓人感到不確定的聲音裡是有上帝。上帝在這個不確定的感受中讓以利亞有新的學習。
在這個不確定的聲音裡面,上帝沒有叫以利亞去對抗耶洗別,上帝讓以利亞看到更加多的政治衝突、局勢的不穩定。上帝吩咐他去立兩位國王,哈薛統治亞蘭,寧示的孫子耶戶統治以色列。並且立以利沙接續他的工作。上帝很明白的跟以利亞說,這些國家會繼續面對暴力與政 治衝突。但上帝最後回應以利亞的回答說:「我必在以色列中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列王紀上 19:18)。主告訴他,以利亞請你看清楚,你並非唯一對上帝忠心的人,以色列仍然有數千名對上主忠心的人。以利亞的熱情蒙蔽了自己,而沒看見眾多與上帝有立約的人,這些人同樣相信且忠實地 回應主。以利亞很重要沒錯,但上帝會給我們想不到的驚喜,還有七千多個愛主的人。這七千人 對上帝的忠心與愛心,是任何人都無法計算、掌握的。
不確定中仍有神的帶領
有時我們確實需要像暴風般的責備,經歷像地震的恐怖或火的淨化這種教訓,但上帝未必是用不正常、但很確定的方式讓我們學習。上帝反而在一種給人不確定的感覺當中對人說話。這對我們來說很困難的,我們需要學習接受,上帝在不確定當中仍與我們同工、影響我們。大部分的時候,人都不喜歡不確定,不確定表示有風險、有很大的變數。在不確定狀態裡面,人會更加注意和生存有關的事情,人會專注於資源缺乏,擔心讓人更加保守,更想要控制,更想要保護現有的狀態。正如多數教會,在面對巨大的改變時刻,首先考慮的是人是否流失、奉獻是否減少。
以利亞逃跑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在許多衝突裡面仍然要做主的工作。這個衝突是政治的衝突、宗教的衝突、也可能是人自己生命的衝突,在衝突中順服上主的帶領和指示是基督徒必須學習的。許多時候我們期待做了事就會有改變、轉變,但是狀況往往不照我們的期待發生。這不代表上帝的應許落空。以利亞的故事告訴我們,堅定完成上帝命令是我們要學習的,因為在衝突、不確定中,上主仍然有祂的心意。
問題默想與討論:
- 你現在的信仰狀態,是在火熱還是低潮?或是不冷不熱?
- 你平常是透過甚麼方式與神連結?
是否曾在對教會失望、逃離的經驗中,聽見神的呼喚而重回到自己所屬信仰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