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用話語跟文字展現「道」

經文:約翰福音1章14-18節

主日:2025年7月20日

 

前言

    當我們閱讀福音書時,會發現約翰福音的呈現方式跟其他三卷福音書很不一樣,其他三卷福音書是用如同說故事的方式介紹耶穌是基督;但約翰福音許多篇幅是用很長且充滿深厚哲學思想的講論來呈現。有如此大的差異,近代的聖經學者認為,很可能是因為約翰福音是要寫給一群對耶穌有一定的認識,甚至是相信耶穌基督的人,並且這些人有一定程度的希臘哲學的基礎。

   因為當時羅馬政府對相信耶穌是基督的人,原是採取寬容的態度,但到了尼祿皇帝時期,他將焚毀羅馬城的罪行怪罪到基督徒身上,並且採取哲學思辨來批判基督信仰,例如:死人復活根本不合哲學邏輯之事,因此這是一個擾亂社會的異端邪說。使得這些相信耶穌的人面對極大的壓力與挑戰,心中疑惑著:「到底是否要繼續相信耶穌呢?」

  約翰福音很可能就是在這背景下書寫而成,運用了當時人們所能理解的知識、所熟悉的哲學思維來闡述與介紹這個信仰,期盼這些人能夠繼續相信耶穌,並且藉此讓其他人也來認識耶穌。

太初有道

  在約翰福音的一開始,作者用「太初有道」來破題,這個中文翻譯非常優美也頗具深度。事實上希臘文的原文,也是非常優美、非常的具有哲學深度的開頭。希臘文中「道」這個字是我們很熟悉、很常聽到的希臘字「logos」。「logos」這字,不僅是有話語的意思,更在希臘哲學中帶有支配世界萬物的規律性或原理。

    約翰福音的作者運用「logos」的概念來提醒,整個世界的初始,也就是整個宇宙運行的開始、天地萬物被創造之時,就是用話語來開創的景況,而且整個世界的運行,也是在話語中被安排、被塑造。故此,「logos」比這個世界還早存在,是在這個宇宙萬有之上,可以創造且安排這個世界的一切!

  作者更進一步告訴眾人,這個「logos」並不單純只是當時哲學思想所認知的某個學派的思想、道理、規則、原則、學說而已,更是一個真實存在的超越者、至高者,是在萬物之上的攝理者、統轄者,這個「logos」就是耶和華上帝!上帝用祂的心意來創造世界、用祂的旨意來掌管萬有、用祂的計畫來攝理世上的萬邦萬國與萬民。而在描述「有」的時候,作者用的是過去完成式,也就是說這個「有」不是過去某個特定一個時間點、存在或是發生於過去的那個時候而已,是一個連續不斷,不會受到時間空間限制的存在,因此這個「logos」、這位至高的上帝,祂的存在、祂的攝理、祂的掌權是持續不斷的,從過去、到現在、到將來,都是存在且繼續掌權,沒有停止的一天、不存在的一天。

  

道成肉身

  約翰福音的作者還更進一步述說,這個「logos」不僅是在萬有之上的至高者,並且還是以有血有肉的形體,也就是人的樣式進入到人們生活的世界裡,跟人一起生活、跟人一起面對生命的一切,這個人就是耶穌。因此「logos」不僅是上帝,「logos」同樣也是耶穌。換言之,耶穌不僅是人的樣式跟人生活在一起,耶穌同樣也具有跟上帝一樣的本質與屬性。從希臘哲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為神是神、人是人,這兩者是不同的世界且相互對立的狀態,神是超越性、神聖、光明無瑕的,而人是有限、墮落且敗壞的,所以神不可能變成人,人也不可能變成神。但約翰福音的作者強調,耶穌就是「logos」、是上帝本身,卻能以人的形象生活在人類世界裡,跟人一起吃一起喝,並且擁有豐富的情感,會生氣也會哭泣。這就是「道成肉身」,「logos」以人的樣式展現出人的生命與生活樣式。

    作者透過「道成肉身」來介紹耶穌很特別的身分與屬性,甚至用「獨一的兒子」來敘述耶穌具有跟上帝擁有一樣的權柄與能力。「兒子」這個概念在許多文化中(包含著希臘羅馬文化)所展現的是繼承的概念,兒子是要承接、承襲、繼承父親一切的產業。當這個兒子是獨子、唯一的兒子時,代表父親的一切將完完全全由這個兒子來承接。耶穌是上帝的獨子,不僅強調了耶穌擁有上帝一切的權柄與能力,更是一個雙重承認的概念(上帝是「logos」,「logos」也是耶穌,所以耶穌也就是上帝;以及耶穌承襲了上帝一切的權柄與能力)來展現耶穌跟上帝不僅是具有同等的能力,更是具有同樣的位份,因為耶穌就是上帝本身。

文以傳道

    這一切都讓我們看見,約翰福音的作者透過所書寫的文字來告訴當時的人們,幫助他們在困惑不安時可以正確的認識耶穌,讓他們知道所相信的是正確的,所信靠的真實的。此外,約翰福音的作者也期盼透過他所的文字,能夠在傳遞的過程,讓人更正確、更明白這位耶穌,好讓更多人來歸信耶穌基督。

    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很多時候人們在認識了解一些事情時,用口說的言語雖是傳遞最快的方式,但卻也是最容易失真的方式。就像俗語說的:「講一個影,生一個囝。」意思是:聽了一個模糊的訊息,傳到後來卻被誇大、誤傳成完全不相干的事。該如何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最好的方式就是佐以文字。利用書寫出來的文字成為傳遞的媒介,讓所說的內容有所本、有所依據。

  基督信仰的發展歷程也就是如此,在舊約時代上帝用祂的話語開始吩咐以色列百姓相關的誡命時,上帝也將這些吩咐與規範化為文字,成為祂的子民依循的根據。在詩篇中許多詩人的禱告,他們除了張口來向上帝禱告、傾訴他們心中的哀嘆與呼求外,這些禱告的內容也化成文字,成為許多人可以一起向上帝到禱告的詩歌。許多先知在提醒呼籲時,也將他們的提醒與告誡化成文字,讓更多人可以知曉上帝的心意。在新約之中,許多跟隨耶穌的人,當他們透過述說的方式向許多來介紹耶穌的神蹟與講論時,有人也開始將這些嘴巴講論的內容化成文字,讓許多耶穌的言行可以繼續傳遞且不會被他人在傳揚時繼續的加油添醋。保羅在傳揚基督福音時,他透過旅行到各處分享介紹基督真理,但他也不斷透過書信的文字幫助人們確認他的教導不會被有心人扭曲或是加入其他有的沒有的思想。

  不僅如此,歷世歷代許多的教父、神學家,他們在講學、在研究、在教導人們認識了解基督信仰、建構整個信仰論述與神學思想時,他們也利用書寫文字的方式,非常嚴謹的、非常完整的、很有系統的將許多的觀念、態度與立場來給留存下來。而在台灣的教會,許多的教會與信仰前輩,除了在各樣的場合、各樣的聚會來分享信仰、見證基督,也透過文字將這些內容給記錄下來,成為更多人在信仰上的幫助、鼓勵與安慰。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們看見,基督信仰的體現與傳遞,可以說是一個雙軌並行的狀態,透過「話語」與「文字」持續交織與展現。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並且也相互對照。當人們透過口頭的話語來傳揚與分享基督信仰時,人們有可透過文字來輔佐對於信仰的認識與了解。像是一些宣教師到許多地區來傳揚福音時,他們努力的佈道、認真地分享,他們也很努力地將聖經翻譯成當地的文字,好讓這些口頭傳揚的福音真理,可以更加紮實的釘根在以文字展現的聖經之上;此外,當一些人在敘述對於基督信仰的認識與了解時,人們也可透過這些文字來確認這人的敘述是否有誤。

  這些都讓我們看見基督信仰從建構到傳遞,「話語」跟「文字」缺一不可,兩者攜手並進,讓耶穌是基督這極為重要且寶貴的真理持續傳揚到今天,並且靠著兩者的相互對照,讓基督信仰的內涵可以更加清楚並且不會有被扭曲。

人以現道

  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約翰福音作者身上,我們看見作者努力地用文字來分享介紹這份信仰,用文字將他所理解的耶穌、所相信的救主向眾人來展現,使得身受不安且充滿擔憂與懼怕之人受到安慰與鼓勵,更加確信且堅定這個信仰。但是他應該不會只是一個單單只倚靠文字書寫的人,必然也會透過他的口來傳揚述說對於耶穌基督的認識,而且是很認真地向人分享與述說他對於這個信仰的認識與了解。這不僅再次讓我們看見話語跟文字的交織,更讓我們看見約翰福音的作者是用他整個人、整個生命來向人分享、述說、傳揚耶穌是基督這個重要的信仰真理。透過他的生命,讓我們看見很不一樣的一卷福音書;透過他的生命,讓許多擔憂懼怕的心靈獲得安慰;透過他的生命,讓基督信仰所信靠的上帝、所相信的耶穌,以貼近第一世紀人們所能理解的方式來展現。

  這對今日的你我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我們是否有用我們的生命來展現我們對於「logos」的明瞭、對於上帝的理解、對於耶穌基督的認識?或許你會覺得這也太困難了吧?但我們更多的思考時會發現,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是在問我們:「我們是否有用我們的生命來展現對於這個信仰的認識?」因為你的生命如何,你所展現的話語也就會是如何,在你言語中展現的基督信仰也就會如何!同樣的,你的生命如何,你所書寫的文字就會如何,在你的文字中所展現的基督信仰也就會是如何。你說的話跟你所書寫的字,也會相互對應出你生命中的信仰認識、信仰態度、信仰體悟是如何。這並不是說我們開口閉口言必稱上帝、書寫的文字中最後面都要加上哈利路亞讚美主,而是在我們所說的話語背後、書寫的文字裡面,是否有帶出基督信仰,是否有用上帝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耶穌面對世人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們是否有以基督信仰的價值觀來生活、來回應我們所面對到一切人事物、用「logos」展現的意涵來活出我們的生命?

  願聖靈的大能幫助我們,讓我們的生命可以真實地將信仰展現出來,透過我們所說的話語、所寫的文字,成為他人生命的安慰與鼓勵,更讓他人的生命經歷到上帝的救恩與基督的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