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5 盡本分的僕人~張主藤牧師
- 主日講章
講道: 盡本分的僕人
經文:路加福音 17章 5-10節
主日:2025年10月05日
前言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從教師節列為國定假日,除了要感謝教師們的辛勞,也一同思索並關心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相長」之下,師生的關係不是知識冷漠的交流,而是信仰生命的傳承,如有機生命體的成長。不論是長執同工的培訓、信徒培育研經講座以及務實的服事等,透過終身的教育,讓我們在禮拜事奉、福音宣揚、生活品格及基督徒型塑的路程上,能更開闊自我的視野,特別是信徒的養成教育,是終身的學習,是基督信仰歷程上重要的旅程指引。
倘若基督徒要一生作主的門徒,那要成為這世上什麼樣的光和鹽呢?我們教會的長執和同工,沒有因為資深或退休了,就不用再學習及服事,反倒依然認真參與禮拜、服事和各樣培訓課程。在聖靈的引導中,有新的心和新的靈,忠實在教會群體裏成為亮光。透過教育讓我們願意更新事奉,這些信仰前輩都成為我們教會群體的好榜樣,也是上帝國忠實的僕人,見證耶穌基督的恩惠。
路加福音整卷書中段的經文,主要記載耶穌教導何謂作主門徒,以及作門徒的代價,這師生關係之間,也蘊含了主僕關係。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走向十字架的道路,祂教導著門徒,也教導著我們,跟從祂是什麼意思。
一、耶穌時代的主僕關係
耶穌解釋成為祂的門徒,其中一點是要不間斷恆常的寬恕,原因是在路加福音17章1-4節開頭耶穌告誡了他們不要絆倒人,不要因求自己的好處,卻成了別人的絆腳石。倘若有弟兄姊妹得罪了他們,只要對方悔悟,也要不計其數的饒恕,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得罪人,而別人得罪我們又要無條件原諒他們。這問題挑戰了門徒的信心,也透露出作主僕人應有的態度和本分,也挑戰每位要跟隨耶穌的基督徒。
主耶穌的教導與眾不同,令人驚訝和不解,門徒因此求主加增他們的信心,因為門徒知道,這「高標準」的教導,實在難以去實行。似乎他們認為更多的信心,就能幫助他們完成主給他們的使命和要求,成為更忠實的門徒。當我們面對主的榮耀和作主門徒的使命,為何需要寬恕的心呢?僕人的內在本質是什麼?經文提醒了我們,從不使別人跌倒,到要完全的饒恕,以及成為有信心的門徒,並且做主忠實的僕人,順服祂的引領,這是成為門徒和僕人重要的條件。
以擁抱神學聞名的當代神學家沃弗(Miroslav Volf,1956)在他的著作《寬闊的心》(A Spacious Heart)對饒恕作出一番經典的詮釋。沃弗說道:「饒恕之路實在是舉步維艱,因為我把仇敵從人類的群體中排除,也把自己從罪人的群體中來排除。」不讓怨恨扭曲了自己的心裡,要寬恕人首要做的事是拔出這毒根,希望人生不被擾亂和扭曲,也要自我承認我們彼此間都有優缺點,當然也都會有愚昧和軟弱的時刻。
耶穌對門徒指出,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能做到祂的要求。意思是說倘若有從福音產生的信心,明白基督福音,明白耶穌祂為你付出了什麼,就是最微小的信心,也有蓬勃發展的生命力量,能去寬恕別人,實踐耶穌的教導。
接續耶穌說了一個有主人和僕人的比喻故事。僕人耕地或放羊工作辛勞了一整天,主人回家後對僕人說話。這主人不是溫柔體貼地說:「僕人啊,你工作達八個小時,就一起洗洗手來吃晚飯吧,反正只是多一副碗筷,吃完早點去歇息啊!」耶穌所說的主人,沒有貼心地對僕人道謝或感激,而是嚴正地說:「我是主人,理應休息和吃晚餐,你繫上圍裙來服事我吧!作為僕人,這是你的職責。」僕人會回應說:「當然,照主人您的吩咐我們是僕人,不應該休息的。我們要服事你,我們願意這樣做。」這邊不是指現代社會上的勞資的聘僱關係,也不是指蓄奴的奴隸關係,否則以現代眼光,居處在勞方的角度,會強烈表達不滿。耶穌所提主人和僕人關係,是強調僕人完全地順服主人,也表達我們應滿足上帝的吩咐,而不是計算自己的報酬。
二、現代社會的勞資關係
在耶穌那個年代,當時人們欠債,沒有可以向銀行貸款還債,自然也沒有破產這回事。特別是中低階層的百姓欠債,要不是要入獄服刑,就是成為對方的僕人,用時間來償還債主。在這段契約期間提供勞務,不論是家務、耕地或是放羊的工作,服事直到還清了債項,服務完成。能夠以勞務還債,這是主人的憐憫與恩惠。在巴勒斯坦地區的處境之下,故不會有僕人工作不得超過八小時的保障,或下班及例休假日這等事。在服務償還債務到期滿之前,都是一個受恩的僕人,要為自己欠債之事付上代價。因此,我們不用特別為這僕人打抱不平或告到「公會」或「勞動部」爭取權益,因這主僕關係的情境,不是現今社會的勞資關係架構。往往勞資雙方面的衝突,會反應資方壓榨勞方,勞方不滿資方等情事,並且講求勞務要公平,換取合理的薪資,雇主要提供保障和福利等照顧,善待員工。
我們無法寬恕,是因為我們不認為自己是有契約在身的僕人,也不認為自己有虧欠別人什麼債,需要去償還。門徒真誠表達他們無法有完全寬恕人的心,需要主耶穌加增信心,而耶穌為何要用這個比喻呢?主耶穌的話語是要幫助門徒去覺察並想起自己是誰,便能夠去寬恕人。我們是無用的僕人,主人沒有欠我們什麼,所做的本是我們該做的,如果主人祂要你還清所有的債務項目,該怎麼辦呢?我們只是卑微的僕人。歷代先知及聖徒都在向主告白,自己在主面前是無用的僕人,是有罪的、蒙羞的、如灰塵及卑賤的人,他們沒有自我誇耀或志得意滿,反倒認為能被主使用及差遣,是莫大的恩典與榮耀。
假如你忘了主人的憐憫和接納,而「反僕為主」仇恨得罪你的人,你就是忘了自己僕人的身分,也忘卻了神恩的浩大。你應當如何看待自己呢?使徒保羅提醒著我們, 憑著上帝給你的恩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倒要謙恭自守,每個人按照上帝所賜的信心來衡量自己,看得合乎中道。(參羅12:3)
三、主人的豐富與保護
這對主的「信心」不是我們出口閉口,常在別人面前表演的東西,因為信心貴在真誠。信心是完全信靠主,謙卑地順服和遵從上帝的旨意。信心不是計算我替主作了多少,要獲得多少報酬;倘若有這樣的計算,信心就被扭曲成為一場買賣。
僕人的依靠、信心的憑據都在於主人,並且主人滿有豐富與保護,提供僕人蒙受眷顧的家園。主人沒有虧欠僕人什麼,反倒給了僕人機會,運用恩賜和生命來回應主人的豐富。因此做為信心的門徒,作為恩主的僕人,有著願意接受接二連三的工作,又不被體諒和感謝的心志。勞碌過後,也不能指責主人的不是,又要承認自己是無益處的僕人,盡力完成主人的吩咐,謙卑溫柔的態度來忍受各樣要接受的,並忠心盡己本分。反思這主人和僕人的比喻,我們真願意成為這樣的僕人嗎?願意盡本分甚至多做工,不與主人計較恩典?若沒有寬恕和謙卑的心,我們很困難成為主所使用的僕人,為主所用成為這世上的光和鹽。
四、真誠回應主的豐富與恩惠
主耶穌怎樣回應門徒的要求呢?祂並無立即按手禱告,加增門徒他們的信心,卻告訴他們只要有芥菜種般的信心,上帝就能替他們成就大事。對於信心的問題,中文聖經多處把「不信」翻作「小信」,使我們產生了信心有「大」或「小」的區別,事實上在主面前不是「有信心」,就是「沒有信心」,不會只有一點點,沒有就全然是沒有。主耶穌明確的回答門徒,不是大或小的問題,而是有或無的問題。因為「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他也必聽從你們。」(路17:6)這顯明是「有」或「無」信心的問題,因芥菜種雖然微小,但它卻「有」生命並能成長,最初在土裡看不見,但很快就會生根、發芽且露出地面茁壯生長。
從信心的大小之比,轉向信心的真實性,我們的信心不需要很大,但只要它是真實的,果效便會出現,如同一粒微小的芥菜種,有了生命,就能蓬勃生長及興盛。我們需要盡本分來服事,並用信心來回應主基督的豐富恩典。一顆小小的信心種子只要是有生命、能成長的,便已足夠了,因成就一切的是全能的主,而我們必須要記得主的能力與豐富,只要真誠回應並交託祂,就能看見主的極大榮耀。
耶穌所說的寬恕,並且拿僕人作比喻,原因是要表達你欠罪債無力還清,卻因主人的慈心獲得赦免和寬恕。但是當你看到虧欠你幾銀錢的同伴,卻惡狠狠地揪著他說:我不會寬恕你!你就是忘了自己是個蒙恩的僕人,並且將不再被主人寬恕。(參太18:21-35)你是個僕人,卻表現得像個主人;你是個蒙恩的罪人,竟表現得像個偉大的聖人。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會這樣表現出趾高氣昂的樣子,「目中無人」外,甚至也敢「目中無神」嗎?當懷恨在心或無法寬恕時,你都會說什麼?大概是以自己為「當家作主」態度來表達,不會是個自認為卑微又蒙恩的僕人。
主耶穌知道我們作了什麼,祂也樂意分享恩典給我們,而學習信心的僕人,眼睛只該看著主人,不該看著自己。當人生命蒙主的恩典被改變之後,就會感到自己不過是「無用的僕人」,也不會說出狂傲的話,如同許多信仰前輩蒙呼召時的生命見證。祈求聖靈鑑察我們的心思意念,並且讓主的話語試驗我們的思想和動機,就不會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當我們成為義的奴僕,就會自然並自由地去遵行主所囑咐的事。信心出於我們是在作主所吩咐的,一個僕人屬於他的主人,其首要職責就是順服。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忠心的門徒作完一切主所吩咐的,不成為人的絆腳石;因著得到主的寬恕,而願意去寬恕別人。坦誠自己是無用的僕人,若是僕人就好好做盡忠的僕人,盡僕人應做的本分,一生來榮耀主!
我們是上帝的兒女,也是基督的僕人,倘若覺得很難寬恕別人,很難原諒自己的時候,我們當記得仰望榮美的主耶穌;榮耀的主為了你降生成了人子,成為受苦的僕人。耶穌替我們擔當罪債,受盡了苦痛,除非你真正地看見,否則實在沒有能力寬恕別人的過犯。付上代價的門徒,也是耶穌基督的僕人,他們屬於祂,他們為救主所作的,沒有甚麼足夠補償祂所付上的救贖恩典,永恆生命的拯救之恩!願我們都謙卑領受主的差遣,做個盡本分的忠實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