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能力

經文:馬可福音4章35-41節

主日:2025年10月12日


【引言】
意外、明日,那個會先到?

【困境】大驚/卬愕、責備!  

想像一下,你正搭著船,一場超級無比大的風浪、暴雨狂灌,東倒西歪的貨物、人,一直湧入的暴雨,會怕嗎!一起沉入大海、有伴就不怕死!為什麼說好死不如歹活!因為那口氣真的太重要。這讓我想到,我來台南進入第五年,今年扎實遇到兩個大風颱,台南受到極大影響。颱風夜聽到厝頂碰碰聲響,半夜不得不起床巡視,我真的害怕屋頂被風掀起來,風聲、雨聲+屋頂咻咻叩叩聲,讓人心驚膽跳。我們有諸般科技預測系統,真正面對卻毫無能力。狂風暴雨中,與死亡這麼近,人的當下會想甚麼。

船裡有一群經驗老練的捕魚師傅,看著這暴風雨,相當清楚活著機會少!他們的判斷是事實,這絕不是一場普通的暴風雨……有人去找耶穌……門徒在暴風雨中有人馬上去找耶穌,叫醒耶穌。很美。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當我們陷入暴風雨、困境,已經失了分寸、錯亂、慌張當下,有人正在為你祈禱,或者你本身就是那樣的代禱者。這真的很美。

有人去找耶穌……在船底睡大覺的耶穌……他們來找耶穌有甚麼期待?這群人開始跟隨耶穌,對祂的認識是:醫病、趕鬼,他們知道耶穌有這個能力。但是,這次碰到的困境是大自然災害,這個?

但是門徒在命將亡當下還是去搖醒耶穌,期待甚麼!或許是命令天使從天降下,將他們從暴風雨中拉起。不知道,總是有很多期待想像。

耶穌醒了,沒有臭臉,直接對著暴風雨命令:「靜下來!停止!」然後,海面一瞬間風平浪靜。門徒由嚇死到嚇破膽,因為耶穌回頭跟他們說話後,他們完全說不上半句話。

在那個大驚嚇中,他們重新看耶穌。耶穌竟然有一種非常特別的能力,祂勝過大自然!在三大【大風浪、大平靜、大驚】裡,耶穌有一種人無法掌握的能力。

門徒跟隨耶穌,雖然有時反映弱弱的,常聽不懂耶穌的教導,但是他們的跟隨是認真、忠心。然而即便如此,我們看到一個很現實問題,就算你是標準的跟隨者、基督徒,準時參加禮拜、遵守十一奉獻,意外還是會來。就算你很聰明、有科技幫忙、會推估(還很準),面對大風暴仍舊無能為力。然而,神的孩子有一恩典祝福,全心倚靠祂者,神應許同在。所以,神的寶貝孩子,面對驚嚇、無法理解、無法度掌握中,焦距於神,會看見恩典,會找到在船裡面的主。

馬可提醒我們「信」:挑戰多、是一個旅程。焦距、抓住是一個行動,會帶出回應。比如看見大暴風雨知道要去找耶穌。找耶穌後會有等候過程,這是跟隨者必須的生命旅程。

【福音】上帝參與生活實境中

今年暑假,教會與協會舉辦第一個夏令營後,我送兩位學員回家,其中一位女同學,今年上國一。這位同學的家庭是我來教會後首先接觸的個案,那時她上小二剛從寄養家庭回來。這個家庭,父親做粗工、媽媽是家庭主婦,不擅管理家務與教養孩子,多子。她回來時家中還有兩位弟弟妹妹,其中一位上語言矯正學校。類似弱勢家庭,在這區域不少。除了家庭特殊,還有隔代教養。

另一家庭,這對長輩在年輕時打拼事業常常不在家,生了孩子就給當時的阿嬤、阿公帶。那個年代,帶孩子主責讓孩子吃飽、生病有人帶去找醫生。2個孩子長大後各自結婚、生子、離婚,這對長輩就這樣先後帶著一大一小兩個孫子,大孫子青少年期染上不好習慣、早婚、生1兒、離婚。這小甘孫子又帶回去給這對長輩帶。

我們都知道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家庭關係的塑造非常重要。面對這類家庭功能失序的個案,教會能做甚麼!

這地區是台南市的偏鄉,芒果很有名,沒有工廠、公司行號、只有國小、國中,讀高中需要跨區域就讀、或外地住校。漸漸在外地工作成家立業,加上少子化,今年區域內已關閉一間小學。

2020年,我來到南化教會,非常漂亮的教會、很大、會友平均出席38位、長輩居多、主要職業是果農。這年剛好遇到covid-19初期,有許多不能做的限制。教會沒有主日學,所以規劃做週末營。初始,我完全沒信心。因為教會青壯年很少。剛赴任時,表哥陳清正長老問,他可以幫忙甚麼?陳長老說,來辦一個冬令營,在2021,covid-19風聲鶴唳的這年,辦了一場心驚膽顫的營會,隔年暑假過後啟動了週末營。陳長老、長老娘在每週末一早,從高雄前來南化/偏鄉。我想那句話:甘願當憨人。夫婦倆不僅來幫忙,還從內門帶來同工。

似乎開始順了!其實不。

第一學期,平均出席4位,1、2位常有。到第二學期,人數比較穩定,但是內門同工退出,煩惱中來了一批住高雄的新同工。今日,我們開始有自己的同工。學生數也穩定在15-22名。

應該順了吧!其實不。尤其是經費方面。

第一年的經費,根本是賒帳,教會所能提供的經費,杯水車薪,支援有限。每次看報表都是紅字,為了讓募款順利,後來成立金古協會,為了讓募款順利。經費有改善,紅字仍常出現。

今年八月底,西埔國小廢校,併入南化國小。因為教會週末營孩童出席穩定,校長親自打電話給陳長老,希望接手西埔的月光天使班,讓陪讀繼續下去。這正是當時啟動週末營的期待,不要讓孩子們在下課後無所事事。協會勇敢接手,因為這是一個學生越多虧損越多的事工。陪讀班有18個孩子,協會聘請1位老師(學校提供1位,共2位)、1位主任、1位廚工。每月人事固定成本十萬,不含額外活動費。這些經費都是協會自籌。

九月開始,正式接手陪讀班事工,不只是課業,還有體能、外語學習、興趣培養(週三下午)。除了陪讀班,還有其他計畫:新住民據點、光合菌培養(有機農業、產品平台)……

缺經費,我們仍然繼續做下去。因為,這些孩子真的需要陪伴,我們的陪伴有限,孩子讀高中就會離開這裡。但是在人格發展重要階段,陪伴他們去認識:有一位愛他們的主,是他們可以倚靠的神。陪伴他們走第二哩路,這是金錢買不到的福音好消息,值得我們繼續下去。

【行動、使命】

一位長老說,如果事工不討上帝喜悅,這扇門會關上。

一位牧師鼓勵我,事工要有行動、需要走出去,然後會看見上帝的預備、供應。

一位學長分享說:某日辦公室同工通知,外面有位年輕人指名找牧師。學長走入辦公室時大家都在猜,這位年輕人目的是……缺錢買車票、便當……累積過去聽到的想法。我若在場應該也差不多是這樣想。沒多久學長就回到辦公室,大家很好奇。學長說,這位年輕人是社會新鮮人,正在找工作。這年是2021/covid-19,找工作很難。她以前讀天主教學校,學校修女常為她們禱告。現在她有一面談機會,很需要有人為她禱告,看到教會就走進來,教會有牧師。

保羅說,我栽種(福音),亞波羅灌溉(門訓),可是使它生長的卻是上帝。(哥林多前書3章6節)

我們所信的主,祂的能力,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需要:交託、放手,不容易。但是親嘗主恩後,會激起生命浪花,親眼見到超級大驚喜。

請你安靜想想,你的感動是……

你如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