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黃文瑜 神學生 
 經文:希伯來書10:15-18

 

前言:

弟兄姊妹平安:

大家從外面回家時,會習慣每次走一樣的路?還是偶爾走這條,偶爾走那條呢?這個問題的解答是這樣:比較常走同一條路的人是比較謹慎的人;總是換條路走的人,是比較勇於冒險的人。

我每次回家,都走同一條路,因為我小時候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經驗,我讀國小的時候是住在台灣神學院,有一天放學時,雨下得很大,平常如果從士林到陽明山,大家都會一路直走上仰德大道,不過那天因為仰德大道坍方,警察要我們改別條路走,媽媽不死心說:「我們住半山腰而已可以過去吧?」警察不耐煩的說:「小姐,都過不去啦!」媽媽又問:「可是我不知道要怎麼走。」警察拿著指揮棒往另一個方向指,說:「從天母去啦!跟著別人騎就對了!」

這是我們第一次從士林到台神走新的路,當時也沒有GOOGLE MAP可以參考,只能跟著走,一開始還很期待這趟路程會很好玩,想不到,雨很大,雨衣也擋不住,雨打在身上又濕,又冷,又痛;路況也很不好又彎,又陡,又滑,加上是陌生的地方,覺得路好遠,走得很絕望,好像永遠到不了家,我和媽媽又擔心又害怕,兩個人便在路邊抱著一起哭。

 


走在真道上,卻想離開真道

當我們走在新的一條路上時,一開始都會覺得很新鮮,滿心期待,希伯來書當時的讀者,他們離開猶太教,信了耶穌成為基督徒,他們走在真道上,看似一個新的開始,生命開始有新的盼望,但是成為基督徒並不是想像中的這麼浪漫,猶太教在羅馬帝國中是合法的,原本基督徒可以和猶太人一起在猶太會堂聚會,後來竟開始被趕出去,當基督徒離開猶太教的保護傘後,便開始受到迫害。

信耶穌的人會被抓到競技場和獅子搏鬥一番,可能會失去財產,也可能失去在社會上原本被尊重的地位,當時的時代價值觀相當重視「榮譽」,不過「基督徒」這個身份所遭致的麻煩、甚至是處罰,讓處在重視「榮譽」社會價值觀中的信徒們,倍感羞愧,但這些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壓力來源。

最嚴重的可能是他們不被自己的猶太教家人接納、被相信基督以前認識的朋友嘲笑、唾棄、被鄰居排擠,原本他們還相信神會逆轉他們的羞辱,但漸漸的,他們從盼望,轉而失望,從原本對神滿滿的信心,轉而疑惑,漸漸偏離他們所領受的信息,「把永生神離棄了」,得不到神應許的安息,以致愈來愈疲乏、越來越喪志,就像在起霧的路上,看不見這條真道盡頭,看不見未來。

這種無助、失望的感受,無疑成了一股拉扯的力量,使得這些基督徒,似乎懷疑自己信耶穌是不是錯了?早就忘了起初所領受的福音,考慮要回到原本的信仰中,尋求接納、認同,減少財務損失、找回原先被尊重的的社會地位、確保人身安全,看起來脫離「基督徒」的這個身份,離開基督的道,實在利大於弊,因而不再勇敢;不再委身。

 

夾縫中求生存的基督徒

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事情,不只發生在聖經的時代,其實在現代,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仍然在面對社會價值觀與基督信仰生活的拉扯。過去我們工作時,為了守主日,星期日無法上班會被老闆辭退,或是中元普度公司團拜,基督徒不參與會就會被同事說我們不合群,現在這樣的事情形隨著社會的多元化,信仰相互尊重的觀念進步,為了宗教禮儀上的不同而導致的迫害越來越少見。

然而現在的社會價值觀是鼓勵我們追求金錢的利益,即使說一點小謊、有一點貪心也沒有關係,卻與基督信仰的價值觀有很大的衝突。我以前參與過一個社青小組,一位剛出社會的青年信主不久,第一次到工地監工,在一個工程中,他發現有問題,向廠商反映,結果半夜有人拿一個大紅包去給他,希望他不要把事情批露出來,他在小組分享,沒信耶穌以前如果遇到這種事,他會假裝猶豫,半推半就的收下,可是他現在信耶穌了,他覺得身為基督徒不應該這樣做。

不過,他的父親突然生病,家裡急需用錢,他一開始在堅持不收,結果家人卻不諒解,認為做這行有「油水」是應該的,現在剛好有一筆錢可以支付爸爸的醫療費用,但是他竟然因為信耶穌而不顧爸爸的死活,更糟的是,他拒絕之後,還有黑道來恐嚇他和他的家人,他在小組中無助的問我們:「我可以先收紅包,再跟耶穌道歉嗎?」

聽到他說這句話,我們都沉默了,我們知道他所面對的是金錢的缺乏、生命與家人都受到威脅的恐懼,從人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想勸他妥協,只是我們都不敢說出口,我們的心中都有個疑問:「難道基督徒就只能永遠沒盼望的夾縫中、拉扯中、痛苦中求生存嗎?」

 

基督使我們進入永恆的家中

然而希伯來書的作者,再一次提醒當時的基督徒,信實的主與他們所立的新約,他以象徵的方式表明基督是大祭司,因為基督的血使人們可以有親近上帝的自由和權利,這是基督所開創的進入天上聖所的路。而這條路,是永遠新的,因為基督是永活的,人們通過幔子,就是耶穌的身體,使我們走近上帝與上帝建立關係。

而耶穌又是治理神家的偉大祭司,這個「家」,在原文中,可以是「厝」,也可以是家庭。也就是說,人們透過耶穌基督這條路,走進這個由耶穌治理的上帝的家庭中,上帝的家庭中,有很多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但是因為耶穌,我們在上帝的家中成為兄弟姊妹,是永恆關係的兄弟姊妹,我們常說,「家是我們的避風港」,只要有家人就不孤單,遇到問題,也從不是一個人獨自面對的,雖然距離回到「厝」的路途還很遙遠,但是往「厝」走的家人卻是很多的。

於是作者就開始勸勉會眾要如何做才好。與其說是勸勉,不如說,是教導會眾如何享受上帝的恩典,不讓這恩典白白的流失。

他就像在呼籲會眾說:「因為耶穌,你們可以有信心!」「因為耶穌,你們可以有盼望!」「千萬不要忘了!因為耶穌基督,我們是一家人啊!你不再是孤兒了!」「因為耶穌基督,我們可以彼此照顧!」「因為耶穌基督,我們能以愛相待了!」「因為耶穌基督,我們能夠彼此陪伴、互相幫忙了!」「我們一起來跟隨耶穌!不要放棄!」

 

回家的路上,上帝讓我們有伴

我們走世界的路或許真的比較簡單,我們可以不用再堅持,不用再與世界作對。不過很奇妙的,無論是在希伯來書中,或是在那個氣氛低迷、一片沉默的社青聚會中,總是有人能在困難中看見上帝的恩典。

當時,一位姊妹突然很堅定的說「我們要有信心!不要放棄!」她這麼一說,我們所有人眼睛突然都亮了起來,彼此鼓勵說:「對!我們要有信心!我們來禱告!」於是我們很認真的為這位青年禱告,求上帝保守他的家人與他的安全、也求主使他父親的身體能儘快恢復,減少開支。

幾天之後,我們收到這位青年人的訊息,他說,他把廠商送紅包、威脅他的事告訴他的主管,還說他已經信耶穌了,他堅持要做對的事情,後來主管幫他擺平了所有麻煩,他的父親也順利出院,醫療費用完全是他可以付擔的。他還說,他很感謝小組的弟兄姊妹為他禱告,讓他感受到支持,可以有智慧的做事,並且做出好的決定,沒有讓耶穌傷心。

我們整個小組,都因為他的分享深深被感動,歸榮耀給上帝,我們看見上帝看顧他的兒女,使我們的信心更加堅定。

 

結論

有一句非洲諺語是這樣說的:「一個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大家一起走,可以走得更遠。」因此請給予和你一同聚會的弟姊妹一個美麗的笑容,因為在基督裡我們成為一家人,不是一個人孤單地在面對社會價值觀所造成的困境,我們是一個家庭,是一個群體。所以當我們想要放棄,不想繼續走在回家的路上時,記得看看身邊的人,因為彼此幫助、彼此扶持、彼此相愛的關係,使我們可以繼續勇敢。

    還記得我在講道一開始說,我們這對在風大雨大的傍晚,覺得路很遙遠;好像永遠到不了,而無助、害怕又絕望,停在路邊抱著一起哭的母女嗎?當我們抱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彼此,所以我們不再害怕了,原本被雨打得又痛又冷的身體也溫暖起來,這個溫暖,讓我們想起,我們有一個溫暖的家。於是媽媽擦乾了她的眼淚,也擦乾了我的眼淚,堅強的把我們都送回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