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張主藤牧師  
經文:加拉太書6章6-14節
主日:2021年09月19日  

前言

    在許多猶太傳統與基督信仰的論辯後,使徒保羅讓我們看到宗教、律法、文化及民族意識等衝擊,我們發現要成為真正順服聖靈引導的新人,願意每一天放下老我,不順從肉體,不過分渴望私慾的人,真的不容易。要做基督徒在現今的社會環境很容易,但要做真實的基督徒卻很難;到教會受人服事、接受關心很容易,但願意服事別人、委身教會卻很難;要領受恩惠接受幫助很容易,但願意盡心奉獻且照主命令卻很難。保羅在加拉太書第6章提出兩項重要的呼籲,一項是警告,一項是邀請,警告人上帝輕慢不得,但邀請人作新造的人,因信主而發出仁愛與盼望,這兩者都在加拉太書同一個信息中不斷提醒我們,要靠福音而活,因著福音的恩典,我們能得到真實的自由!

一、播種與收穫

    我們都喜歡收成及獲得,收集了點數可以換取精美禮品,投資是希望能得到加倍的報償;人們喜好獲益及獲利,不喜歡虧損與失利,但經由何種途徑來獲益,卻有很大的差異。自我省察下,每個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甚至是對生命與罪惡感都不同,而不同的國家文化與地理環境都不一樣,甚而良知與道德也因人、因事而異,例如:暴雨過後大水漫過了魚塭,魚群流了出來,左鄰右舍明知道是這魚塭主人的魚,仍開心地撒網捕魚,不是要幫主人抓回來,而是各自要抓魚回家大快朵頤。聽聞過去每到冬天軍營附近就少了很多狗,營區伙房都會加菜,作「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是平常,但動保意識漸漸抬頭,前幾年軍中發生虐狗事件,受到大眾譴責,讓單位長官道歉連連。

    標準隨著時代在變,但使徒保羅告訴我們要在聖道上面受教,像是教理問答一般,施教與受教者,都能在信仰的旅程中彼此提攜成長,施教者可能是當時使徒或教師的角色,他們做信仰的培育辛勞,能夠得到受教者的肯定與支援,供應施教者所需用及一切美好的東西,這是團契與夥伴的關係,不是壓榨施教者或獨裁蠻橫的關係,不彼此虧負,而是一同成長。

    人種下什麼,收成也是什麼,不管種什麼都會有收穫,但你如果種植龍眼樹,不會收成木瓜,決定我們收成的不是收割,而是播種!在自然的狀態下農耕是如此,在道德與靈性層面也是如此。美國知名作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曾說過:「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這句名言清楚地表達了習慣的影響力。保羅強調不可漫不經心地對待神,得罪上主如同使罪惡撒在田地上使萬物分崩離析,造成屬靈上的敗壞,而我們習慣種什麼呢?順著罪惡本性撒種,撒下不忠的稗子,就帶來關係的破壞;撒下欺騙的種子,就帶來敗壞與孤獨;撒下妒恨和忌妒,就帶來傷害與苦毒,在家庭關係是這樣,在教會與社會之中亦如此。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常常我們用「落得這副田地」來表達遺憾,想一想我們如何經營上主所賜的產業,今日我們又當如何行呢?如果活在信仰靠教會,但生活卻靠自己的基督徒們,經過漫長的農耕,收成可能是出乎意料外的果實,不是喜樂及感恩,而是敗壞與感嘆,失去了基督徒生命的確信與滿足。我們需要好好檢視信仰與生命每一階段,撒的到底是什麼種子,是屬於聖靈的種子,還是屬於肉體的種子。

    順著聖靈撒種並願意行善的人,出於感恩的喜樂而順服主,行善如耕種之辛苦,但行善之人終會看到善行所結之果子,及帶來叫愛神之人得益處的美好,因著透過主在我們身上的愛,我們願意用良善去分享愛,去愛我們的鄰舍,透過善行與服事,分享福音的好消息,並且讓我們更加謙卑,將在聖經中所領受的真理與教導行出來。聽道而不行道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含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農產的收成,一定遠高於種子的價值,有百倍以上的收穫,因著基督徒的善行,而看到家庭、社區與城市變得更豐富美好,生命因著我們得到改變的人,也願意開始去影響改變別人的生命。行善之事通常都是沒有回報的,我們會繼續下去是因為基督的愛,經由對主的信靠,幫助我們作新造的人。

二、基督徒的內在改變

    教師關心的是外表與世界的認可,把重點放在外表與行為,如割禮和禮儀律法等,並且可因此減少羅馬政府對基督徒群體的敵視,根據當時的景況,因為猶太教是受容許的宗教之一,所以外邦基督徒如果接受割禮將會被視為猶太教徒,可不受羅馬政府的騷擾,也可避免猶太教徒或某些猶太基督徒的迫害。在保羅的時代,基督徒時常會遭受逼迫,他們把基督徒不拜偶像當成反政府的行為;對於傳統猶太人不進入羅馬的寺廟參加活動,尚可接受,但對基督徒拒絕拜偶像就很難接受。在那個時代的基督徒包括猶太人及非猶太人,加拉太教會主要的成員是非猶太人,他們的聚會在羅馬政府眼中是非法的,但如果非猶太人能夠證明已經歸化為猶太人時,就可省掉麻煩,假教師這威脅利誘的教導確實吸引人。

    他們關切與聚焦的不是內在心理動機與品格的改變,但內心的改變才能帶來新的動機與行為,外表的規條與禮儀常讓人感覺自豪誇口,卻無法實現它所應許的永恆生命。例如阿兵哥在營區內紀律嚴明,單兵各床棉被折的像板豆腐般方正,但放假回到家,棉被就像用過的衛生紙揉成一團。雖然說服裝外表可以反應一個人的紀律,但這些要求只能做到外表,內在的情況是很難約束的。保羅所說:「凡希圖外貌體面的人,都勉強你們受割禮,無非是怕自己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加6:12)是指那些認為要靠著守律法才能得救的猶太人,保羅自己本身的背景是相同的,他受過嚴格的律法教育,也從小就受了割禮,他明白這些人的堅持是為什麼,他說受割禮或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我們是怎樣的人,要在主裡作「新造的人」,並且不怕為十字架的基督信仰受苦。開始不單只顧自己,而願意去顧念別人,願意為主來服事,透過服事我們的品格產生深層的變化,我們的心變得喜樂,因為從專注自己身上,轉移到專注於榮耀的基督身上。

三、你所誇耀的是什麼?

    誇耀自己的努力,藉著肉身誇口,使我們用行為要超越十字架的救恩之功,我們可以自豪地說自己在天堂保留了一個貴賓席,因為聖經讀了十幾遍、禁食超過四十天、耶路撒冷朝聖了七次,並且帶了好多人受洗信主,奉獻一大筆錢建設教會……但善行與生活見證不是積點或拯救的恩,我們的救贖不是來自於自己,而是來自耶穌基督,但也不是繼續順從老我,聖經讀也不讀,每天也不迫切禱告,一生沒傳過福音也沒帶任何人信主,不願意多奉獻關心教會與他人,宣稱不靠外在行為,也誇說都很平順。兩種極端都是誇口與注目自己,但神是輕慢不得的。宗教讓我們誇口的是自己;福音讓我們只誇耀耶穌,高舉基督的十架。

    保羅親筆所寫的「大字」表達出是非常重要的事,需要特別提醒,屬肉體的人與屬靈的人的分別,在於屬肉體的人以高抬自己為目的,主賜富足這些都是「應該的」,漸漸步向自義自利;屬靈的人則只誇主耶穌,以榮耀主為目的,在生活與行為中領受許多主恩典,為著主所賜的恩福,深覺「不配得」。

    在基督裡是指順服基督,有了信服基督的心,我們才能進入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從聖靈收獲永恆的生命。十字架的得勝與榮耀,在耶穌基督的恩惠中,有讓基督徒的生活與工作更有見證嗎?我們在工作職場上的一言一行,是備受肯定還是飽受批評?對於基督徒同事的評價是肯定還是否定?認真投入或是渾水摸魚,朝夕相處的同事最清楚,工作上比非基督徒表現得更用心、更實在,就能讓人從你的工作態度中,看出不一樣的生命價值觀。

    內心的改變才能帶來新的動機與新的行為,我們長久在安逸與舒適的教會傳統中,經驗信仰,現在的我們與教會面對的卻不是安逸,而是「疫外」與變動的挑戰,疫情的影響與攪擾是讓我們心冷退卻,還是更加把握時間來親近主並傳揚福音?人待在家裡是最舒適的,但那終究不是人生的追求;船隻停泊在港口是最安全的,但那終究不是造船的意義。我們是更加珍惜能夠禮拜來崇拜主,能有在教會彼此服事的機會,還是就此跟教會生活更加疏離了?願十字架的榮耀基督,透過聖靈來更新我們的心志。

結語

    弟兄姊妹們,我們若為著得聖靈的喜悅而撒種,就會從聖靈收穫永恆的生命。所以保羅勸勉每位基督徒要立志行善、不可喪志,並且持之以恆不灰心,時候到了就有收成。在信仰生活的準則,要收割衰敗的生命或收成豐盛的生命,端看我們是否認真撒下主所喜悅的種子,因此把基督福音當成準則的人必會得到平安與憐憫,在這生長的過程中,上主的恩典需要我們不斷去認識渴慕,這是生命成熟的亮光,也是從聖靈收穫永生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