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陳光宙長老  
經文:約翰福音12章23-26節

主日:2021年11月14日

前言、病毒溯源

    過去兩年COVID-19的疫情大大的影響了人類的生活。到上週五全球有2億5千2百萬多人確診,死亡人數超過5百萬,以現在全球79億人口來說,這是非常驚人的比例。這樣大的衝擊是近代科技發展後不曾發生過的,讓人驚覺生命的脆弱。也不禁讓人要問這個病毒從何而來?前美國總統川普指向中國武漢的病毒研究室,中國有人指控是美軍造成的。無論病毒起頭從哪裡來,為了控制疫情,在台灣發明實聯制,每一個人去到公共場所都要登記,萬一有人感染時,可追蹤傳染來源。肺炎病毒有其來源,而我們所領受的福音又是如何傳到台灣這塊土地,傳到我們每一位的身上?

信仰尋根-台神簡史

    上帝曾呼召許許多多的宣教師來台灣,如馬雅各、馬偕等等。近代台灣北部福音是馬偕牧師於149年前搭船來到淡水港外看見美麗風景,從心裡對上帝說:「This is the land. (就是此地!)」展開宣教的。為了扎根在本土,馬偕除了自己宣教外,也學習耶穌呼召學生來跟隨他,栽培新一代的傳道者。台灣神學院的歷史可說從牛津學堂開始。日本時代吳威廉牧師遷徙到台北雙連設立台北神學校。1956年孫雅各牧師將台灣神學院搬遷到陽明山的現址,五年前通過教育部立案設立台灣神學研究學院。不論時代變遷或校名更改,一個百多年台神不斷努力培養新的傳道者,一代又一代的獻身者在此接受裝備訓練。畢業後受差派分散到各地宣揚福音,服事教會,牧養信徒。

感恩溯源-小芥菜子與孫牧師娘

    每年一月的第一個禮拜六,總是有一群人從各地來到陽明山台灣神學院禮拜堂聚集,他們大多數都不是台神的畢業生,雖然其中有教會的牧師、長執、會友。各人職業不一樣,有公教人員,有生意人企業家,也有木工、司機、護士…各行各業都有,他們也來自不同教會。他們來台神只是為紀念他們共同的母親─孫牧師娘,他們來參加孫理蓮宣教師誕辰暨逝世紀念禮拜,因為孫雅各牧師夫婦他們安葬在台神禮拜堂旁,他們聚集來思念她。

    孫牧師娘是怎樣的人?與他們是怎樣的關係?可以使這一群人幾十多年來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的來台神一起紀念她?

    孫牧師娘1901年1月出生在美國的明尼蘇達州,1927年跟隨他新婚的夫婿孫雅各牧師來到台灣,開始他們夫婦的宣教生涯。孫牧師娘第一句後人傳頌的名言「讓我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因為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就是孫雅各牧師決定接受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差派,要到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宣教,他向還是未婚妻的孫理蓮表達他的決定時孫牧師娘所說的。

    孫牧師娘在台灣的第一段時期從1927來台到1940因戰爭美國撤僑前,她與其他大多數宣教師的太太一樣,都是扮演好支持先生的角色,在家裡照顧幼兒,在學校關心學生,也在教會內教導兒童主日學。孫牧師娘在當時台灣的文化與政治環境下想做更多的事也是不允許的。

    但當1947年孫牧師夫婦於戰後再次受差派回到台灣時,她將眼光轉向學校及教會外的社會,成為一位太太宣教士。當時台灣處於因二戰嚴重破壞、國共內戰、惡性通貨膨脹、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困境中,全台到處是困苦又不安的百姓。上帝讓孫牧師娘聽見台灣社會中需要的呼求,如詩篇146篇中描寫的:有受屈的、飢餓的、被囚的、瞎眼的、寄居的、孤兒和寡婦。孫牧師娘積極採取行動,從北到南,從平地到山地,台灣到各外島,開設免費的診所、醫院、育幼院、安置中心及職訓學校。雖然她本身並不富裕,但透過她成立的芥菜種會聯結美國、加拿大的教會,共同關心支持台灣的需要。她的愛心與信心幫助了無數困苦的人,拯救了許多的生命。對孫牧師娘來說,「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如同一個母親回應小孩的呼求。讓她被尊稱為「痲瘋病人之母」、「原住民之母」、「盲胞之母」與「孤兒之母」。所以多年之後散居各地的小芥菜子都會定期於年初回到台神來追思他們共同的母親。

經文省思-從麥子到種子

    我們來思考今天的經文,「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幾乎所有上過小學的人都曾為了學校自然課的家庭作業種過綠豆,當我在思考這段經文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小時候的那段經驗。

    我的綠豆種到土裡並不是每顆都發芽長大
,有些埋入土中毫無變化,日子一久就爛掉不見了;另外有一些則是經過兩三天的等待後,看到小小的嫩芽突破綠豆的外殼,長出根,向下扎入土壤,嫩芽則不斷向上,展開更多枝葉,一天天成長,不斷的攀爬蔓延,直到開花結實。

    經文說到「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學生時代讀這段經文時我覺得當過木匠的耶穌說錯了,落在土裡死了的是那顆不發芽的麥子;能發芽結出很多子粒的麥子是活了,不是死了。

    好的麥子是具有生命力的,每一顆完整的麥子都有種皮、胚乳及胚芽。爛掉的麥子通常是三者中有一項或幾項受損不全的,所以當落到土裡被水潤濕後不但無法發芽長大,反而是被土中的黴菌腐蝕敗壞,最後化為泥土。好的麥子落到土裡只要有適當的水分,胚芽就會開始發芽突破種皮的限制,接著向下扎根吸取更多的水分及土地的養分,向上長出更多的枝葉,在陽光下不斷成長,幸運的最後開花結實。這難道不是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怎麼說是死了呢?

    但是當我再次思考時,我不得不承認耶穌說的對,無論麥子落到土裡有無發芽都是死了!

    爛掉的麥子當然是死了,因為根本沒有活過就歸於塵土;但發芽的麥子也是死了!它的舊我死了,活著是新我!舊我的麥子只有原先種皮保護下的胚乳及未曾發生作用的胚芽;新我的麥子成為種子,讓你看到的不再是舊我的那三個部分;你會看到的是一個日日更新變化的新生命:有的是強壯的根、挺拔的麥稈、陽光下蒼綠的葉子、風中搖曳的麥花及最後黃金般下垂的麥穗。

信仰省思-麥子是誰?

    讓我們再進一步思考,為何耶穌要講這段一粒麥子的教導?彷彿馬偕當年在牛津學堂蓋好之前帶著學生在大榕樹蔭下,以上帝所造的藍天為屋頂的「逍遙學院」透過觀察大自然,教導學生認識上帝創造的奇妙?

    當然不是,耶穌談論的是信仰的麥子!信仰的過程有如麥子的一生。真正的信仰不會不動如山停滯在自我的心裡,也不是只與其餘信仰同好躲在禮拜堂之內彼此取暖。而是讓舊我死去,破殼發芽!新我領受主恩的引導,天天迎接外界的風雨挑戰,在世上發出馨香之氣,最後結出更多美好的子粒來。

    耶穌所講的是「一粒麥子」,這粒麥子也是指主耶穌基督自己,他放下天上尊貴的地位,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從拿撒勒、加利利、到猶太各地傳天國福音,醫病趕鬼,服事眾人。他呼召各樣的人來跟隨祂,我們看到有漁夫彼得、也有稅吏利未;有法利賽人尼哥德慕等等。祂無視一般世俗的眼光,祂特別關心病人,殘障的,弱勢的,社會邊緣人。因為愛,祂走向各各他死在十字架上。以復活彰顯上帝的大能。祂是上帝禾場中的第一粒麥子。祂捨己以自己的生命改變了眾門徒的生命,結出第一代的「使徒」麥子:彼得、約翰、雅各等等。而一粒又一粒的「使徒」麥子也學習主耶穌的款式,捨己將基督的生命散播到各地,委身自己釘根在各地的土裡,結出天國福音新一代的麥子。馬偕、吳威廉、孫雅各牧師夫妻都是傳承耶穌基督生命的麥子,回應上帝呼召來到台灣,忠心服事,留下讓我們跟隨的模範。

結語、舉目望田,現代的麥子在哪裡?

    讓我們自我信仰溯源,我不清楚在座各位是透過哪一位信仰前輩接觸到福音來信主的;是自己的父母親人,或是朋友、同學,甚至只是道路旁邊、教堂門口一位陌生人?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信仰故事,分散之下似乎彼此無關。但若集合起來,卻都是神奇妙福音歷史的一部分,成就祂恩典計畫。

    1896年馬偕牧師寫下「台灣遙寄」From far Formosa -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來介紹台灣當時的福音發展。書中最後一段,「回顧與前瞻」馬偕所寫到:我無法述完所有史事,我們的故事尚未說完,故事方才開始而已,我本欲增編上帝之書的一部份……

    讓我們更深的溯源探索,我們信仰的傳播的起頭到最終都將回歸到「第一粒麥子」耶穌基督本身,而新一代的麥子就是你我,活在你我心中生命的源頭都是耶穌基督!在這後疫情時代的今天,COVID-19讓我們驚覺到生命的脆弱,也看見搶救靈魂的迫切。

我的島嶼在哪裡?

我的同胞是誰?

我的使命是什麼?

    讓我們勇敢面對世上的各種挑戰與苦難,如同孫牧師娘說的「讓我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因為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們不行,但上帝可以」。願我們常常轉眼注目信仰的起頭耶穌基督,聖神的能力就要長駐在我們心中。讓我們跟從耶穌服事的模式,落在上帝的呼召我們當去的土地上,關心祂所愛的百姓,完成祂所交付的使命,活出祂所喜悅的生命,在上帝救恩的書中寫下屬於你我的美好的故事片段,得著上帝為我們預備的尊貴,願所有榮耀歸給父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