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張宗隆牧師  
經文:羅馬書10章9-17節

主日:2022年3月6日

前言:  

        本段主題經文一開始就說出基督信仰的重點,就是:任何人宣認「耶穌是主」,信上帝使耶穌從死人中復活,就得救了。人得救,不是靠遵守律法,不是因為有受洗禮或要符合社會、物質、倫理的種種標準而得救;人宣認「耶穌是主」,相信「耶穌復活了」,就得救了!我們因為得著主耶穌的救贖,所以要傳福音,愛人、服務人,要受洗—決志一生作耶穌的門徒;這些都是為要回應主耶穌給我們的救恩而做的。

一、讀經以傳福音,認識真理

  聖經又說:「上帝愛眾人得救,達到認識真理。」(提前二4;彼後三9)上帝要更多人信耶穌而得救,這是上帝的旨意。不過,人得救了,也要認識真理,以一生為認識真理的過程。我們要使人信耶穌,一定要對我們的對象說出基督的話。我們要認識真理,就要不時閱讀、查考聖經(徒十七11)。

  基督的話,就在聖經—新舊約全書裡。舊約聖經在準備、在預表耶穌的來臨,也在介紹上帝通過耶穌所要施行的拯救。新約聖經則在敘述耶穌降臨人間,如何完成上帝對人類、宇宙的拯救,和實現祂的主權。不過,如果基督的話—聖經我們讀不懂,我們怎可能將基督的話講給別人聽?

二、聖經需有新的譯本

  聖經原來是用希伯來文和亞蘭文、希臘文寫成,需要翻譯成我們的話。聖經譯得好,我們就較會明瞭,更樂意查考,更能將聖經的語句講給別人聽。

  關於聖經或經典的翻譯,一般人認為,經典要讓人讀不懂才有權威,才有神秘感,才像是神明或偉人的話。但是,猶太人和台灣人(中國人亦然)很不一樣。猶太人想盡辦法要讓全體人民得著智識,聽懂經典的教導;這是上帝的命令。律法書、智慧文學著作和先知所記錄上帝的啟示,都要讓人民知道、瞭解,以便人民明白上帝的旨意而遵行。到了新約時代,舊約經典、使徒寫的書信、有關耶穌的記事和教訓,都要在教會誦讀,解釋,讓信徒認識「道成為人」的上帝是怎樣的上帝。

  語言在流動、在改變,聖經學也一直在進步(包括考古學的新發現、對聖經時代更多的瞭解、對聖經新的瞭解……等),聖經譯本若老舊了(如:中文和合本1919年出版,台語羅馬字譯本1933年出版),教會每過一段時間,就要重新翻譯聖經,使人讀懂聖經,瞭解基督的話。24年前(1997年),我受總會派任聖經《現代台語譯本》(以下簡稱:『TTV)翻譯委員會的主委,全程參與翻譯和審議、檢視。我就和大家分享小組如何用心、細膩地在翻譯。

《現代台語譯本》翻譯的第一個目標:

  翻譯聖經,首先要追求的目標是忠實於原文(信)。羅馬書八章22節記載,因為全世界還沒得到拯救,接著,和合本譯為「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巴克禮譯本為「一切受造的物到此時猶teh相及吐氣苦痛」。「勞苦」、「苦痛」是什麼?怎樣「勞苦」、「苦痛」?原文,依中文講,就是「陣痛的疼痛」。那麼「陣痛」的台語怎麼講?「催陣」!這是台語本來就有的詞。所以,TTV譯為「所有被造物到現在猶做夥teh痛苦哀叫,做夥經驗催陣的苦痛(khóo-thàng)」。(另,太廿四8;和:「災難的起頭」,巴:「苦痛的起頭」,TTV:「催陣苦痛的開始」。)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31節,「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和合本),造成對靈恩的誤解、排斥。巴克禮修譯本譯得對(「hiah-ě那些」),TTV則譯為:「恁著熱切欣慕許個閣較重要的恩賜。」接著保羅告訴我們,領受「那些」更重要的恩賜的秘訣,就是要有愛!上帝已經將靈恩賜給了每個基督徒,並且各個恩賜有了愛,就成了更重要的恩賜;更大、更重要的恩賜是複數。馬太福音廿八章19~20節,和合本的譯文:「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樣的翻譯把主耶穌的意思扭曲了;我們去讓萬民作耶穌的門徒了,祂才要與我們同在。主耶穌的意思乃是,祂一直與我們同在著,所以我們才能夠,也要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TTV譯為:「恁著去招萬民來做門徒,給in洗禮,互in歸佇父、子、聖神的名,教示in遵守我所互恁一切的命令。著會記得,我逐日及恁同在,直到今世的結束。」

《現代台語譯本》翻譯的第二個目標:『達』

  第二個目標是將原文的意思表達出來(達)。提到「達」,就會牽涉到怎樣才是忠實於原文(信)的問題。有人主張,翻譯聖經要照原文的語法、字詞的順序,可是這樣我們會讀不懂,會覺得文句很好笑。有人主張,對原文的字詞要一貫使用那個譯詞。我們都有過經驗,查字典、辭典不一定會解決問題,因為一個字、一個詞不會只有一個意思。查了,有時候不知道選用哪個意思才對。今天的翻譯學已經沒有人那樣主張了。翻譯,包括翻譯聖經,要站在讀者的立場、生活經驗來翻譯。因此,TTV用現代的公尺、公斤、公升,不再用肘、他連得、俄梅珥。「因信稱義」,較多譯為「對信基督及上帝有合宜的關係」。「道成肉體/肉身」,譯為「道成做人」,因為「肉體/肉身」主要在指人,指會死、軟弱、有限的人,不是與「靈魂」對立可以分開的兩元存有。道成肉體,這個肉體就是耶穌這個人(羅八3)。

  再以詩篇七五篇1節「你的名近近/你的名相近」(巴譯本/和合本)為例。「名」代表一個人,他整個人和個人特質。用在上帝,就是代表上帝。所以TTV譯為「你佇阮身邊」。現在已經聽不懂的或會引起誤解的古早話,TTV也不用了。像是「相及」,就譯為「做夥」或「做陣」,「是誰Chī-chūi」譯為「什麼人」或「啥人」,「thái-thó」譯為「ná(會)、是按怎(按呢做)」,「啥事」譯為「什麼代誌」、「是按怎(按呢做)」。

《現代台語譯本》翻譯的第三個目標:『雅』

  第三個要追求的是要文雅,有雅氣(雅)。若非文句有特殊的情境,TTV不再用「睛瞑」、「臭耳」、「跛腳、瘸腿」、「百姓」這些歧視性的用詞,而用「失明」或「盲人」、「耳朵bē-當聽的」、「腳跛的」、「人民」等等描述性的用詞。新約書信中有幾處文句:「要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和合本;為避免誤會反而譯得走鐘了);著用聖的相chim相請安(巴譯本;字譯)」(羅十六16;林前十六20;林後十三12;彼前五14:「仁愛的相chim」)。「親嘴→相chim」不是夫妻、戀人的接吻,而是親人或好友見面的親切問安,溫暖的接觸,互相貼臉頰,吻臉頰;TTV譯為「著親切相請安」。既避免性騷擾之嫌,也將原文正確的意涵譯出。

  說到譯文要文雅、雅氣,我們要瞭解新舊約經文的運用。舊約是要向民眾公開宣讀,要讓民眾明白上帝的教示和旨意,它的文句一定要讓民眾都能聽懂,用當時的生活語言表達;和當今某些人所理解的「文雅」是有距離的。新約聖經用的希臘語(the koine Greek)是當代人會話交談的希臘文(有說是「菜市仔話」);要唸給教會的弟兄姊妹聽的。新約時代的教會,幾乎是低下階層、貧困、文盲、作奴隸的人。我們不能說:感謝上帝,祂如今祝福了基督徒都成了上流階層,有錢、有智識,所以要把聖經譯得文雅、深沉,最好像文言文。請記得,上帝的話和啟示不是要給「上等人」聽的,而是向民眾宣讀,特別是向貧窮、受壓迫、缺乏學識的人民說話;內心謙卑的人就聽得懂,樂意接受。

  以上三個翻譯的原則,就是林語堂所說的「信、達、雅」。可是,TTV還有一個追求的目標。

《現代台語譯本》翻譯的第四個目標:『傳神』

  第四個要追求的是「傳神」,這也是最難的標準。TTV的翻譯,努力要達到的是,讓讀到、聽到這譯本的人,他們的領受能與聖經當代的聽眾有相同的感受。掃羅(保羅)在要去大馬士革拘捕信耶穌的人途中,被強光照射;有個聲音對他說,「掃羅,為什麼逼迫我?你用腳踢刺是難的/你啥事窘逐我?你用腳踢刺是艱苦」(徒廿六14;和合本/巴克禮譯本);這是希臘的俗語,說人不能對抗神明,不然就會像牲畜用腳踢主人打牠的刺棍,傷害自己。所以TTV譯為:「你是按怎teh迫害我?你按呢做,親像用拳頭母teh掙石獅,家己討皮疼。」然後有註腳「原文直譯是…」。

  有信徒曾問過我:「有人要跟隨耶穌,請求耶穌讓他先回去埋葬父親,這樣耶穌也不高興喔?」(太八21~22;路九59~60)「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是猶太人的俗語,相等於台灣人的俗語,「等阮序大人百歲年老咧」。意即,等我回家奉養我的父母,到他們過世,給他們安葬,處理好後事,那時候我就來跟隨你。但是經文下面有個註腳,「原文是…」。在以賽亞書五二章13節~五三章12節很著名的「上帝受苦僕人之詩」裡,有一節:「許多人因他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多多人為你卯愕,(伊的面貌比別人較有損傷,伊的形狀比世間人較有損害。)」(賽五二14;和合本/巴譯本)僅舉出句中的「憔悴」。上帝的僕人為什麼「憔悴」?因長期失眠,營養不良?乃是因為他被欺壓,被剝削,以致不成人形、人樣。TTV譯做「真多人看著伊,會奇怪卯愕;因為伊的面貌受損傷,伊的外表無親像人的款式。」在字面上符合原文,更將他不像人形的背後原因和受苦的狀況譯出。

三、每位信徒都有自己的TTV,來研讀查考!

  親愛的弟兄姊妹,TTV用了24年的光陰,全部由在地的台灣人用咱家己的話翻譯。這個譯本忠實於原文,可是不被原文的字眼、文句、語法束縛;是用與原文相對等的字詞和台語語法,將原文的意涵翻譯出來。TTV用正港的台灣話表達,且盡力讓閱聽者能與聖經時代的人有相同的感受和領悟。這樣,我們能更體會聖經的意思;自然地,會更樂於將基督的話/聖經的話講給別人聽,他(們)也會立刻聽懂,受感動。親愛的弟兄姊妹,希望我們每位都有屬於自己的TTV,歡喜來讀來查考。這個譯本會讓我們感受到:上帝也會說台灣話!是的,上帝就是在用正港的台灣話對我們講話,也要我們將祂的話用台灣的正統語文向全體同胞傳講!願上帝聖化這譯本,成為台灣教會、每位信徒、整個台灣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