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張主藤牧師  
經文:馬太福音5章20-26節

主日:2022年4月3日

前言

  有位獨居的老太太,有一天好朋友來到她家作客,老太太嫌對面大樓的住戶陽台落地窗都不洗乾淨,玻璃上有灰黑的髒污,她說起這件事情,好朋友看對面大樓住戶的落地窗都蠻乾淨的,沒有這個狀況,覺得奇怪,再看這位老太太,發現了原因並告訴了她,原來是老太太她的眼鏡有處髒污沒有擦乾淨,所以看到對面落地窗有灰黑的髒污。

  我們有時看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如同小時候在學校吃午餐,同學會對著你說:「你帶便當喔!」(意思是臉上有飯粒)來善意提醒,自己扒飯吃到臉上有飯粒都不自知,因為看不見。雅各書告訴我們,上帝的律法就像一面鏡子,而律法引導我們到基督那裡,並讓我們知道不足之處,知曉能夠與上帝和好,唯一的方法就是到祂面前,因著耶穌基督十字架受死擔當我們的罪,活出完全的義,我們願意信靠祂,因耶穌基督的緣故而得著拯救與接納。

一、天國的道理

  在馬太福音第五章記載耶穌的登山寶訓,告訴我們天國是一份恩賜,這一份恩賜是給那些相信耶穌基督並且願意服在祂王權之下的人,而當人在耶穌基督的大能之下,生命將徹底改變過來。基督信仰會帶來改變,如果你的生命沒有改變,想當然爾就不是天國的子民了。這段經文所要教導的就是這個天國道理。耶穌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太5:20)當人進入上帝的國,將會有徹底改變的品

格,並且更加遵行上帝的旨意,遠超過文士和法利賽人這些宗教領袖。

  如果文士和法利賽人士是代表律法的鏡子,如同19世紀英國浸信會牧師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所說的:「鏡子能夠讓你看到自己的臉多麼骯髒,卻無法讓你洗淨自己的臉。」律法在我們身上發揮其功用,但只有當我們尋求並相信耶穌基督,祂將洗淨我們的不義與罪污,能夠手潔心清過聖潔的生活。耶穌所表達是如果我們是屬於祂的國度,如果我們進入祂的國,上帝就會在你生命中動工,使你擁有上帝的義並忠實遵行祂的旨意,能夠藉著聖靈就可以擁有屬天的品格,使我們生命有新的扉頁。

二、破碎的人際關係

  當人們一說到「道德」,立即會被聯想到受壓抑,認為那是狹隘的傳統思想,現代人會認為有道德的人都是受到某種壓抑的窄化思想,顯出怯懦。許多吸引人的研習會不採用道德一詞,他們會用「品格」。他們談論的是品格,嘗試教導人們如何培養品格和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都不是立基於上帝或任何宗教信仰,因為不想成為宗教的依附者。如同許多基督徒不想成為法利賽人,也不想勝過法利賽人的義。為什麼不希望自己像法利賽人呢?顯然法利賽人表現出太有道德、太虔誠了。現代人希望自己與孩子有一點道德,但不要太有道德。

  當耶穌談到舊約聖經的話語,祂都怎樣說呢?祂不會說:「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而會說:「經上記著說。」因此耶穌在這裡所說的,是指那些宗教領袖對舊約誡命的詮釋和教導。當宗教領袖看到「不可殺人」這條誡命的時候,他們對經文的詮釋只是停留在外在行為的層面上,只要你沒有傷害別人的身體,你就沒有犯「不可殺人」這條誡命了。法利賽人他們在行律法上非常熱心、勇敢和順服,可說是十分狂熱,但是在謙卑、憐恤或關係方面就比較冷淡。法利賽人自以為上帝會因他們的善行和天國公民的身分而受接納,對於其他人的景況能否受到接納就不那麼重視,因此透過律法永遠無法改變破裂的人際關係,因為不知道自己是一個罪人,以為與真正犯了謀殺的人之間有天壤之別,而不是程度上的不同,因此成為自義的一群人,外在行為遵守律例,但內心卻藏汙納垢。

三、整全的原則

  主耶穌告訴我們上帝國的義不是外在的,不像法利賽人的義一樣只有外表,上帝國的義是內在的,也就是遵行上帝的旨意。上帝在我們生命中動工,使我們在各方面都擁有神的義,這包括我們的人際關係。當上帝的律法以禁止的形式出現,總是包含其相對的意思,例如聖經裡說「不可偷盜」,這也意味著你必須慷慨施予、分享他人。因此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會發現到,每當有人不願慷慨施予,聖經說這就是偷盜了。而主耶穌的教導愛惜生命的內涵,「不可殺人」意味著每個人都是寶貴且擁有無限的價值,是照上帝的形像造的,不是把人給物化或利用奴役他人,這人際關係裡沒有了尊重及愛,就會漸漸走向傷害。

  前英國首相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以幽默與機智著名,曾經有一次阿斯特夫人(Lady Astor)對丘吉爾不客氣地說:「丘吉爾先生,如果我是你的妻子,我一定會在你所喝的咖啡中下毒。」丘吉爾回答說:「阿斯特夫人,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一定會喝下這杯有毒的咖啡。」這段對話十分地有趣,破碎的關係經常被人拿來當作笑話的題材,如果單純當作笑話來看,而不是真的親身經歷,也許覺得很幽默。如果正處於破碎的家庭或人際關係中,而處於痛苦的境況,這種不信任或苦毒就會影響著你的生命,也笑不出來。天國的大能可以把上帝的義賜給你,使你的人際關係改變過來,是因著祂的仁愛,醫治了你的心,這份愛修補了破碎關係,使人停止走入兇惡中。

四、謙卑迎向整全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斷;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5:22-24) 耶穌說的動怒一詞的意思,是因充滿惡毒而心存怨恨,是積怨許久的狀況。

  耶穌繼續說:「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如果你罵人是魔利,就已經犯了「不可殺人」的誡命了。希臘文「拉加」一詞是「廢物」的意思,「魔利」一詞可譯作「蠢東西」。主耶穌指出這就是舌頭的力量了,殺人也意味著摧毀別人的聲譽。你這樣對人說話,那麼殺人也意味著摧毀了別人的信心。舊約律法禁止殺人,但主耶穌則教導連發怒都不可,祂將義的標準提高層次,不是人不會生氣,而是不要讓怒氣存在內在成為怨恨。

  人的話語中,如不禁止這些摧毀人的話語,將會埋下怨恨傷害的種子,有萌芽的機會,求聖靈感動我們的心,改變我們且轉向效法主喜悅的樣式。使徒保羅說:「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保羅表達他知道殺人及傷害的種子就在我心裡,他的比別人的種子大顆,只是這種子在心裡從未有機會得著養份和灌溉,不讓種子有發芽生長的機會。

  耶穌在這裡就是要教導我們這個道理。當我們與罪犯之間的分別,只在於程度上的不同,本質卻一樣,並且我們蒙了主耶穌的救贖,我們就會謙卑下來,心存憐恤,你開始能夠忍耐那些你從前無法容忍的人,因為你不再感到自己比別人優越了。如果你心存怨恨、對人漠不關心、說三道四,用言語傷害抨擊別人,你就是傷害別人的殺人犯了。除非明白有責任竭盡所能去與人和好,除非看到自己與人的關係破碎了,並且需要主動去到那人跟前與他和好,否則我們仍然未開始遵守這條誡命。

  獻祭前先尋求和好,如果沒有依靠聖靈的幫助而遵行這誡命,與人和好,我們就不配敬拜上帝了。這提醒了我們來教會禮拜除了愛上帝並敬畏祂,也當彼此饒恕並彼此相愛,因為我們都領受了主耶穌的救恩,並且虧欠了上帝的榮耀。如果不願意悔改並且修補彼此的關係,不願意饒恕,我們就不配敬拜上帝,這話語對我們而言是很大的衝擊,也是很大的挑戰,如果沒有和好,不願去修補破碎的關係,主不喜悅我們的敬拜。關係不和睦,敬拜也是枉然,要把握機會悔改且彼此接納。祂要我們出於愛主的心而彼此寬恕,同心來禮拜服事主,因為我們倘若沒有寬恕與原諒,便沒有未來。

結語

  上帝的律例實際上顯出了祂自己的榮耀和美善,藉由耶穌的義顯明祂就是愛。當我們接受耶穌基督,聖靈進入我們心裡,我們便能夠效法主耶穌的樣式,上帝的靈在我們心裡感動並改變我們。我們不再自傲或輕看別人,許多破碎的關係也就消失了,開始復原並朝向整全的生命。我們愛教會也愛主耶穌,但因為人的罪性與軟弱,有時也會充滿衝突及怨懟,實在需要自省,並尋求上帝的赦免與憐憫。當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且不願意愛人,自己不可能因行為來稱義,需要求主耶穌把祂的義賜給我們,我們的心門便會敞開,生命也開始改變過來。我們的心因著主的愛開始溶化,有主的愛在裡面湧流,使我們從破碎的關係到整全的生命群體,這是一段辛苦的路程,卻也是一段恩典的路程。祈願天國的道理顯明在我們每位基督徒身上,見證基督信仰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