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張主藤牧師  
經文:馬太福音16章21-28節
主日:2022年10月2日

前言

  上主日我們談到耶穌問門徒認為他是誰?門徒彼得大聲宣告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聽了很欣慰,並且指出彼得很有福氣,受到父上帝的啟示,而我們也得知彼得將是初代教會重要的領袖。實際上彼得對於基督,也就是彌賽亞,並不完全明白,與猶太人認知的彌賽亞是大同小異,認為彌賽亞這受膏的揀選者,是上帝差派來要介入猶太人歷史,就是「民族的救星」要把他們從外邦人的欺壓底下釋放出來,建立一個屬於猶太人的彌賽亞國度。

  就在彼得受到啟示能宣認耶穌是基督,這最得意的時刻後卻發生波折,經文論述因為那時彼得勸阻耶穌不要胡言亂語將受難的事,緊接著耶穌嚴厲斥責彼得說:「撒旦,走開!你是絆腳石」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這兩幕之間的衝擊與發生的事,可以說是耶穌傳道的轉換點。

 

一、期待的彌賽亞

  耶穌是基督的身分被宣認後,耶穌卻也特別吩咐門徒不可告訴別人祂是基督。「從此」標誌著一個轉捩點,標記耶穌開始宣講天國的真理,並清楚指示門徒從前沒有說過的話,強調自己必須受難死亡和復活信息。耶穌三次預言自己要受難,但門徒之間仍未領悟到祂來的真正目的,因為他們對彌賽亞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把「基督」定義為政治上的受膏者,將來要做地上的君王。

  我們很難理解基督,這彌賽亞對第一世紀猶太人的重要性,他們期待中的彌賽亞是有強大領導力對抗異族的君王領袖,他們眼中的彌賽亞是「得勝的」(victorious)彌賽亞,是不可能落在敵人的手中受苦難、被殺害的,祂是要來統治百姓。

  耶穌指示門徒,人子必須上耶路撒冷去面對苦難,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人的棄絕,並且被殺害,第三日後將要復活。這是耶穌第一次預言自己要受許多苦甚至被殺,但第三日要復活。耶穌的話語,糾正了門徒與猶太人對於彌賽亞的錯誤觀念與期待,這正是上帝旨意中的彌賽亞基督,如同舊約所預言的救贖主:「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祂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祂。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3-5)祂是一位被犧牲的(victimised)彌賽亞。這樣的觀念是超乎當時的門徒與宗教領袖所能領受的。但人的期待並非上帝的心意,祂的旨意與作為也非人能參透。

  耶穌在受難前,只有在伯大尼的馬利亞把香膏澆在耶穌身上。(參約12:3)這如膏抹君王般的儀式,膏抹這位受揀選的彌賽亞基督,因為這位受難的救贖主,將帶來拯救的盼望。共觀福音書中主耶穌有意隱藏彌賽亞的身份,因此常吩咐門徒不要跟人說祂是彌賽亞基督,因為如果太早宣布其身分,會敗壞上帝的計畫,這彌賽亞救贖的愛在秘密中進行。對猶太人來說這位得勝的「彌賽亞」代表財富、名聲和政治權力。然而主耶穌的作為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彌賽亞是犧牲的「受苦的僕人」,祂必須先經歷辱罵、羞辱、受苦甚或死亡,才能進入榮耀,如同舊約但以理書提到這彌賽亞會被殺害,在地上將會有一段艱難的日子(參但9:26-27),受難的救贖主帶來拯救的盼望,並且將會在榮耀中降臨。門徒將要與他們的王一樣忍受痛苦,並在末日得到賞賜。我們期待的救主應該終結我們的苦痛,或是增加我們的苦痛呢?如果是增加苦痛,還有人要信耶穌嗎?門徒將與主一樣忍受苦難,但在末後的日子得到賞賜。

 

二、跟隨耶穌的代價

  這十字架是誰的?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耶穌?生活中的疑難雜症都是「十字架」嗎?「十字架」是羅馬政府執行死刑的刑具,死囚須親自背負十字架前往赴刑場。一個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已不可能再有「自我」。主所背起的不是世界的榮耀,所背起的是殘酷的十字架。彼得也許認出了耶穌的身分,但對於祂的使命他仍然不暸解。出於對老師的尊敬與愛,彼得就拉著耶穌,邊勸邊責備祂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16:22-23)才沒過多久,彼得竟然從被啟示說出耶穌的身份是基督,今變成撒但試探耶穌的工具,這是很大的轉變!彼得要勸阻耶穌避開痛苦與受難,他不想耶穌去涉險,認為耶穌在胡言亂語受難的事,對跟隨祂要得些好處與地位的門徒是多麼難堪,彼得的話卻成了阻礙,因他不暸解「受苦的彌賽亞」如何會給全世界帶來救恩。

  彼得只不過擔心耶穌,為何反遭斥責?在曠野受魔鬼試探時,耶穌就聽過不必死就可成就大事的說法(參太4:6),這次卻出自彼得的口。彼得不久前認耶穌為彌賽亞,現在卻違背上帝的意思,用人的角度來衡量這件事。惡者常常企圖使我們離開上帝,叫我們不知究裡,耶穌斥責的是彼得這種態度。

  每個教堂裡都有十字架的記號,大小尺寸與形式不同,如果每個十字架都代表教會群體的信仰認同與委身的話,那麼我們禮拜堂內的十字架這麼大,一定要牧者長執及弟兄姐妹連結同心才可能背起來,也就是大家都真誠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並且捨己,在否定自我中心的價值觀念並放下自己的意願,委身來事奉主。

 

三、十字架的道路帶來生命

  耶穌藉著門徒背起十字架跟從祂這幅圖畫,向門徒表明跟隨祂是指真正的委身,即使冒著生命的危險,也不回頭。緊跟著耶穌預言自己要受難和復活說的話,就是耶穌論到:「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6:25-26)對於生命的議題論述有點反覆,卻顯出其中勝過世界的生命價值,這生命是主所賜的永恆生命,是世界所不能給的。

  作耶穌門徒的,就一定要學習捨己的精神,背起他的十字架跟隨耶穌,這是每一個作門徒的都要付出的代價。現今很多奉行成功神學的教會,把福音轉換成積極正向的思考,將耶穌的十字架詮釋成既然主為我受苦,所以我就不必受苦;既然主替我受死,所以我就不必死;既然主替我成就大事,所以我不用做什麼,就可領受平安福氣。因此很多人信了耶穌之後,立馬享受冠冕及財富,過不受試探的豐盛人生。沒有背負十字架的痛苦,就沒有辦法得到冠冕的喜樂,這是跟隨耶穌必經的過程,如同著名的佈道家司布真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1834 - 1892)所說的:「在天堂裡沒有一位戴冠冕的人,他在世間不曾背過十字架。」

  世界何價?生命又何價?兩者之間你選擇什麼?耶穌說這話的對象是門徒,也是我們。捨己和背十字架為做門徒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並且對比得救與喪失生命的意思,而作真正的門徒代表決心用自己所有的來服事耶穌。我們顧惜並為自己而活,不願受苦,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會開始枯竭會迷失了生命的真正目的,但當我們獻身服事基督,將會發現不一樣的生命。

 

四、主所賜的冠冕與榮耀

  耶穌還沒有再來,如何看到祂降臨在祂的國裡?對那些當時在場的門徒,有學者認為耶穌這裡所說的話在祂登山變像時就應驗了,那時彼得、雅各和約翰看見了祂的榮耀(參太17:1-3)。另外也認為這話是指五旬節的時候聖靈降臨和初代教會的開始。無論是哪種情況,信徒確曾目睹神的能力和基督國度的榮耀。

  《基督徒經驗中的十字架》(The Cross in the Christian Experience)是一本有意義的書,提到在生命成長過程中的人都會經歷許多苦痛,也就是重擔,也會有像荊棘般的意外傷害或事件。而背負十字架這一種苦難,是為了愛與福音的緣故,把別人的重擔和荊棘拿來分擔,成為自己的十字架,如同馬偕博士來台宣教所謂的「寧願燒盡,不願意朽壞」的意思。馬偕博士來台宣教150周年,他來到北台灣從淡水開始向群眾傳福音,他不畏艱難、刻苦耐勞,背著自己所愛的十字架,來跟隨耶穌服事人的腳蹤,並且付上了生命的代價,成為了美好的見證。

  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復活的主所賜這永恆的生命,勝過這世界的一切。盼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有智慧選擇生命的道路的路,寧願為主的工作燒盡,也不願意放著等朽壞,也為著愛主、愛鄰舍而背起自己十字架,不是只在教會受人關懷服事,而是願意主動去關懷服事別人,這樣的使命讓我們今生滿有喜樂,終末滿有榮耀。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主耶穌教導所有跟隨祂的人,要學習捨棄自己,並且預備為祂受苦;因為那些只會顧惜自己生命、追求今生享受的人,即使賺得全世界,最終也是一無所有;因為跟隨主而捨棄自己的人,卻要找到真實的自己,並且得到永恒的新生命。在現今的世代中,有不少信徒仍然被罪惡世界所吸引,隨波逐流來追求短暫物質享受,作為人生的豐盛滿足,在跟隨主與服事上卻常常猶豫不決,以至於如迷失的羊偏行己路,落入險境之中。「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冠冕」的諺語,再次提醒每位基督的跟隨者,願我們都能體貼主的心意與帶領,背起十字架來跟隨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