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張主藤牧師  
經文:路加福音10章38-42節
       
主日:2023年5月14日

前 言
  每一年五月份第二主日是母親節感恩禮拜,大家聚集在教會為媽媽們獻上感恩、分享及慶祝母親節!這是特別的日子,我們奉主的名聚集在教會來敬拜主,每個家庭也邀請耶穌來到家中,主就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彼此祝福,同心來敬拜上帝,領受祂的話語及賜福。
一、耶穌到訪伯大尼家庭
  共觀福音書信關於耶穌生平的記載,他與門徒步行傳道在北部加利利省及南邊猶大省,旅程中也會受到設宴接待,或是提供節期所需的場所過節。我們再次讀到路加福音十章38-42節經文,這個熟悉的小故事,耶穌造訪了在耶路撒冷附近,一個在伯大尼村莊的小家庭,耶穌進入這個家庭與他們的對話,透過讀經文我們也拜訪並身歷其境地「看見與聽見」以馬內利的主耶穌在他們當中,充滿恩典及真理。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為愛而降生,成為了人子的樣式,傳揚上帝國的福音,他所到之處總是有許多令人驚奇的改變,讓受傷的人的到了醫治,讓心靈困苦的人的到了釋放,當然也對猶太傳統信仰帶來衝擊,讓人真實經驗他是道路、真理、生命,他是上帝的兒子。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裏。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路加10:38-39),路加福音的作者敘事非常簡要,但卻將信仰的教義隱藏於故事的內容,需要我們仔細去品嘗,那看似簡單卻豐富的味道。在他巧妙的掌鏡下,我們看不到門徒與拉撒路在做什麼,這些男性的角色消失了,只看見耶穌、馬大及馬利亞在主要畫面,聽見耶穌及馬大的對話,其他只能根據經文線索來想像。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約翰11:5),透過約翰福音的佐證,我們知道這是一個蒙愛的家庭,今日耶穌到訪不是國定假日,而是日常的一天,馬大、馬利亞及小弟拉撒路也照常按表操課,處理家務或該去打水的、餵牲畜的,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家中當家作主的馬大,威儀地清楚囑咐小弟小妹,只是耶穌的到訪讓這位「事工導向」並要熱情展現猶太「待客之道」的大姊,她「當家」權威有點被挑戰,因為馬利亞放下了手邊的工作,在耶穌腳前靜靜地聽他講道。
  廚房裡備餐烤爐的溫度不斷上升,煞費苦心要端出佳餚款待耶穌的馬大,內心的溫度也不斷上升,她已多次用「掃射」的眼神及揮手示意馬利亞趕快來幫忙,但這妹妹卻定睛在耶穌身上,彷彿置身於天堂的境地;家庭裡的緊張氣氛也不斷升溫,馬大從開始熱心款待,漸漸心裡忙亂。預備膳食與款待客人,不是什麼震撼的大事,只是一件日常的小事,馬大忙亂得心思都在要為耶穌擺上最好的料理,烤餅處飄來陣陣燒焦味也不令人意外。
  馬大忙於伺候,她看重服事,甚至要面面俱到,多事如麻以至於心煩意亂,但忘卻了所要服事的對象是主耶穌,而不是服事的工作啊!至於馬利亞,她暫時放下杯盤及瑣事,把握難得的機會要來親近耶穌,聽主的宣講。
  塑造我們信仰生命與品格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而非大事。我們怎麼過日常的每一天,每一天裡的小事,形塑出我們面對事物的態度與反應,是讓我們更加忙碌,或是更有效率?不論在工作、學校或家庭中,都有眾多的事務要處理,但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要「忙而不亂」真不容易,教會的事工與服事何嘗不是一樣?當我們從中停下腳步,仰望呼召我們的主,思考什麼是主所喜悅的服事,事工與服事才不會成為我們的誇口及依靠。
二、耶穌因為愛而「反客為主」
  透過馬大的眼睛,我們看到服事的成就;透過馬利亞的眼光,我們卻看到了耶穌,耶穌比服事更為重要!馬大的伺候因心裡忙亂而中斷,她以當家主人的身分及委屈來質問耶穌,耶穌看她一人忙碌都不在意嗎?她提出一個補救計畫,就是讓妹妹起身來幫忙!如果馬大代表的是「為主忙碌」,那麼馬利亞代表的就是「聽主聲音」,一個家庭內的姊妹個性迥異,一個活潑樂善、一個細膩恬靜,耶穌沒有改變這對姊妹倆彼此的性格,她們也都是為了耶穌,耶穌卻因著愛而「反客為主」。
  耶穌曾經在雅各井邊向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談話中走進了這婦人生命的脆弱之處,醫治了她的乾渴,並且告訴這婦人,他是生命的泉源,領受的人要永遠不渴,這活泉湧流到永生。(參約翰福音4:13-15)婦女也從求賜這止渴的水,到
見證耶穌是拯救生命的活水。
  接受馬大一家備膳款待,飲食豐盛與否真是耶穌在意的嗎?如果馬大也願意減少伺候的量,卸下圍裙來到耶穌腳前,耶穌會告訴馬大:「我是生命的糧,領受的人必定不餓,相信我的人將有源源不絕的活水」。如果馬大將自己內心的煩擾及服事下的紛亂跟耶穌傾訴,耶穌會告訴馬大:「放下妳在家庭的勞苦重擔,放下當家作主的虛榮感及成就感,我要使妳得著真正的安息。」
  透過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基督在馬大、馬利亞家>這幅作品,讓我們在藝術的表達中體會經文的世界。這幅畫作中馬大與馬利亞的位置和視角不同,耶穌的手打開指向渴慕的馬利亞,表達主在意的是服事人,而馬利亞手拖著腮幫子,以低的視角來凝視耶穌,渴慕聽耶穌的話語。馬大眼睛雖看著耶穌,卻以主人看客人的高視角來看耶穌,雙手卻緊捧著籃子及麥餅,表達馬大在意的是伺候之事。維梅爾所畫的耶穌,他的聖手給予了馬利亞恩典,並以溫和慈愛的眼神看著馬大,這對姊妹都是主所憐愛的。
  「馬大!馬大!」耶穌以深厚的愛與憐憫來勸勉,主要馬大與馬利亞一同選擇那最好的,就是來領受主的話語,接受耶穌的服事。主的呼召讓我們得到安息,也勇於站立在紛流擾亂中堅定前行,馬大需要的正是這份平靜安穩的信心與力量。道成肉身的耶穌本是榮耀的君王,卻虛己成為奴僕的樣式,祂來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來服事人,並且為了愛而捨命。
  道成肉身的基督到訪了伯大尼的家庭,誰是客人,誰是主人呢?耶穌因為愛這個家庭而反客為主,顯明祂是生命之主,在主耶穌面前,這對姊妹都值得領受最好的,我們也是!祂呼召我們不只得著生命的恩典,並且要得到更豐盛的生命。
三、耶穌給予福分及永恆的愛
  多年來傳統詮釋這段經文,多以這兩姊妹是彼此對立的,故在傳統教會觀念,馬利亞和馬大的分別,就是全職事奉生活跟世俗生活的對比。這個故事常被用來呼召信徒,捨棄他們世俗的工作,鼓勵他們投身全職事奉的靜修行列,在中世紀時期更是修道院招收神父、修女的最佳文案。但用現代的眼光再次反思這個故事,故事的主軸不再是聖俗分開的問題,我們知道如果馬大代表某些人,那麼其實她正就代表那些全職事奉的人。讓她心煩意亂的是什麼事?不是世俗的事情,而是伺候耶穌的事情,
是關乎基督信仰的事,是在教會裡各樣的事工。
  作家韋喬安娜(Joanna Weaver)的著作《馬大世界馬利亞心》(Having a Mary Heart in a Martha World),透過她當代的信仰眼光與對這段經文的詮釋,讓我們知道家人不是對立或要改變彼此,而是我們彼此需要,就像馬大需要馬利亞,並且我們更需要主的話語來成為生命的動力,因為祂讓我們生活在龐大資訊與快速忙碌的現代,如同在馬大的世界,但卻賜我們馬利亞的內心,來愛慕主的話,成為我們每一日的引導與亮光。
  工作有時,事奉也有時,忙亂做不好工作,也成就不了好的事奉。我們的服事很重要,但不能忘記呼召我們進入服事的主,並且那呼召是帶有應許的:我們不是獨自承擔,以馬內利的主耶穌與我們同在!我們知道竭力為主作工是基督徒的使命,回歸主的安息也是基督徒的呼召,當我們順服於主的權柄,專注於主的話語時,「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30:15),這安息讓我們重新得力,有屬天生命的節奏,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透過聖靈的引導,一同喜樂地舞蹈。
  什麼是上好的福分?考上擠破頭的名校、事業成功順遂、美滿的婚姻、優秀的子嗣或自我理想實現?這或許是人認為有福的,如同「人生勝利組」,但卻不是人人可領受與得到。耶穌因為愛而進入伯大尼這個家庭,我們感謝馬大與馬利亞兩姊妹的經歷,讓我們深知最好的福分,是「以馬內利」的主與我們同在!不分馬大、馬利亞以及拉撒路都是一家人,都需要耶穌的愛,每個謙卑來到耶穌腳前的人都能領受主恩,主耶穌的恩與愛改變了我們的眼光與生命,這份基督的愛是世界不能隔絕,是人所不能奪走的愛。
結語
  各位弟兄姊妹,在教會與家庭的服事當中,奪不去的是耶穌的愛,並且我們需要每日來省思,耶穌基督真是「一家之主」,還是掛在客廳牆上的匾額,只是精神口號?我們只把他當成客人來招呼,就錯失這份生命的恩典與福分。竭力為主作工是服事也是呼召,回歸安息也是呼召我們的主耶穌所賞賜的,祂以無盡的愛來愛我們,祂的話語來改變我們的每一天,重塑我們的世界。放下我們要當家作主的虛榮,讓我們來到主的腳前,因著祂所賜生命的話語,教會群體必在忙碌世界中滿有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