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張主藤牧師
經文:耶利米書1章4-10節

主日:2023年09月03日

 

前言
  弟兄姊妹平安!每一天我們在人的話、神的話,人的路、神的路之間,怎樣來分辨,還是這能夠分辨嗎?舊約諸多先知來自社會不同的階層,有出生城市,也有來自鄉間。社經背景地位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相信上帝已進入他們的生命之中,並呼召他們事奉祂。不但相信上帝的呼召,上帝也與他們對話,這也是先知們義無反顧、勇敢向前的原因。他們與上帝相遇。


  在耶利米受上帝蒙召成為先知,也是上帝話語的僕人這生命歷程中,是一份神聖的使命與選召,是一條該走的道路。舊約有許多先知,耶利米與以賽亞書卷我們都稱為大先知書,其他但以理、彌迦及阿摩司等為小先知書,這大小先知的分別是書卷篇幅的長短,不是先知有大小尊卑之分。先知都當盡忠成為上帝話語的僕人,如同教會群體也不應有大小牧師的分別,都是一樣誠實按正意來分享上帝的話語,盡忠職分來服事上帝與教會。
  今天主日站在這裡講道,因為我受呼召成為上帝的僕人,封立成為長老教會的牧師,今在大安教會事奉,走一條牧職該走的道路,來事奉我們主,並得到權柄來宣揚福音,起造教會,以及帶領弟兄姊妹一同在他的話語中,經驗到拆毀與建立的信仰過程,但也在這樣的過程中,深深感到自己的有限與卑微。
  在默想這段經文與準備講道篇的過程裡,我正經歷這兩週來,教會幾位敬愛的會友安息主懷,他們也蒙召,蒙主的恩召回到天家,雖然心裡面著實難過不捨,但也為著兄姊能放下屬世的一切磨難,回到上帝的榮耀與永恆盼望中感恩。在大安牧會事奉快三年的時間,我服事許多兄姊的臨終安息,送別許多位教會長輩,不論是在疫情嚴峻的時候或現在,很多時候是在告別禮拜前後,才比較熟悉會友與子女家庭,說來實在是虧欠主的恩,虧欠我們的教會,這也是為什麼我盼望在小組中推動出席關懷紀錄,以及家庭成員關懷的資料建置,幫助牧師可以更了解與關懷會友的狀況,家庭支持系統是否完備,有無需要安排關顧與同工聯繫等。這些瑣事與小組回覆的行政系統化,都在增進我們彼此間的對話,也在增進教會群體在上帝的話語中,透過小組的彼此關懷與分享,以及牧者的帶領,走在主喜悅的道路上。

一、上帝奇妙的主權與道路
  先知耶利米歷經艱辛事奉的漫長歲月,面對的是社會道德、淪喪的艱困及家國昏君衰敗,也在失去敬虔信仰的危機中。(參耶1:1-2)當所羅門王駕崩之後,以色列王國分裂為兩個敵對國家,也就是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耶利米出身於南國耶路撒冷以北大約五公里的亞拿突,他受主呼召以先知身分宣講預言,經歷了猶大國末代五位君王的統治時期,有約西亞、約雅敬及西底家等王。那段時期猶大國在政治、道德和靈性等各方面都非常腐敗,而鄰近的巴比倫列強爭競,戰火不斷。先知耶利米雖然四十年來不斷說預言,勸國民和領袖悔改離開罪惡,但是「狗吠火車」(台語)沒人要聽從,這也是耶利米被稱為「流淚的先知」之故,也可從耶利米哀歌體會。
  「已揀選呼召、已分別為聖、已指派選立」這三個「已」都代表了上帝的主權與選召,而在上帝的呼召與賦予使命執行祂旨意的過程中,我們身為他的選民,更深刻的賦予使命如蒙呼召,是像人生的選擇題或速食店點餐一樣,我們可以自選(單選),還是可以複選,或我一半然後主一半?還是在蒙呼召的道路上,我們是沒得選擇,只有順服主的安排與命令?
  我們又如何回應神的呼召?在先知耶利米受呼召的經文中「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耶1:5),這個揀選的歷程首先要有上帝呼召的意識。上帝認識我們,就像祂認識耶利米一樣,並且祂時刻顧念視我們為珍寶,許給我們一生的計劃。
  面對新的挑戰,往往人會因缺乏自信而感到忐忑不安,擔心自己的能力、訓練及經驗不夠。先知耶利米的個人回應,他認為自己太年輕、口舌愚鈍且缺乏經驗,無法承擔神的代言人這一使命。我們也會捫心自問,我是誰,竟要承擔這麼重要的挑戰?我們以自身的不足為理由,推卻神的呼召,但若祂與我們同在,我們會發現自己不再以缺乏自信為藉口,祂必賜人足夠的力量去完成任務工作。
  上帝信實的應許與所選召的人同在。上帝的僕人蒙呼召,祂再次保證的話,不是道途平坦或功成名就的應許,而是貫穿新舊約中證實的應許,即有上帝恆久的同在且可信靠的拯救。蒙召的人知道不是依靠自己,而是依靠大能的主上帝,祂必賞賜恩典與能力,使先知宣揚祂的作為與旨意,他的信息是上帝所賜的。

二、神聖的選召與使命
   這個神聖的呼召中,令人感傷的是耶利米他自己,蒙召開始四十年的事奉之中,他的逆耳忠言為自己所愛的同胞所痛恨,全國上下視他為敵,「如茵蔯和苦膽的困苦窘迫。」(哀3:19)正是他一生的寫照!先知站在斷垣殘牆旁,回顧歷史與他成為神僕人的一生,若有重活此生的機會,年邁的耶利米仍斬釘截鐵的回應:「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哀3:27)絲毫不為年輕就蒙召,走上這條不歸路而後悔!為何不走討人歡欣大家歡喜的路,卻走蒙上帝悅納記念的路?當世人如眼前至親的同胞,走上寬大的滅亡道路時,耶利米書首章卻又清楚刻畫先知耶利米,屬上帝的人,那行走主道路的堅持與態度。
  耶利米仍然年輕,面對起初的呼召不是抗拒推辭,而是表達自己不是公眾場合中能言善道的推銷員,這強迫擔任的工作,是他全無準備而又是毫無經驗的。這是生命的一種掙扎。
  每個上帝的兒女與差遣的人,都要經歷看見自己有限與軟弱,這一堂屬靈的功課,不是看到自己的強大,而是省視自己的卑微。面對呼召,上帝的僕人摩西自覺是「拙口笨舌」,約書亞是「害怕膽怯」,耶利米則是「年幼無知」,但惟有當屬主的人知道自己的有限,才能甘心將一切的主權交給上帝,才懂得全心全意倚靠上帝。

三、認知自己的有限與神的無限
  在耶利米書第一章先知說道「耶和華伸手按我的口」(參耶1:9)描寫了超自然且屬於個人之宗教經驗,一種神秘或狂喜的經歷,使耶利米實在地覺得他的口被神所觸摸。我們絕不可嘗試消除,也不該抹去舊約那些先知生活中,某些異象或超自然的經歷,這些事見證了這些人,這些人見證了經歷上帝同在的轉變與奧妙,也在上帝磨練的旅程,經歷煎熬與鍛鍊,成為祂重用的僕人。
  基督徒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做。每個跟隨主的人都會有一分使命,有時陷入迷霧之中,茫然不知前路如何,但總能在主的光明燈塔照耀中,看見那指引生命方向的真光。
  上帝的僕人與先知他們並不設法從日常生活中隱退,而與上帝合而為一。那與上帝交通的經驗,驅使他們帶新的使命回到世界去。這是上帝的道臨到先知的方式。因此觸摸口是耶利米得到的保證,他從耶和華得到要傳講的話。從此以後他要作上帝的代言者。在神學院受栽培時,有一門課論到先知的議題,敬重的師長告訴我,真先知與假先知最顯著不同的一點是,真先知在一切都不好時,從來都不說一切平安。如果先知說這地有災難,而坐飛機跑了,那這地不會有事,他是個假先知,你可以安心留下;如果先知留下來不走,那麼這地恐怕真的有災禍了,因為他是真先知。真先知受主的差遣,會忠實傳達上帝的話語,但他不為了毀壞而毀壞;他毀壞是為重建鋪路。

四、與神同工的差遣
  上帝所賜給耶利米的信息並指定他的工作,在消極方面是毀壞性的:要「拔出、拆毀、毀滅、傾覆」,另外兩個是積極又有建設性的:又要「建立、栽植」(參耶1:10)。眾先知有許多嚴厲的批判及異議,但在現實的國家社會中,他們的本質都不是悲觀或末世主義者,而是以上帝話語清除錯誤意念,幫助人民能認識上帝,並獲得自由來履行祂的旨意。
  耶利米一定不願作消極的事,拔出、拆毀、毀壞與傾覆必不受歡迎,反遭受失敗與反對。人們都喜歡聽的信息是建立與栽植。因著這是神託付耶利米的,故他大聲疾呼地要以色列民離開惡道免得滅亡,只是他們沒有聽從,也沒有悔改。耶利米為他們犯的罪流淚哀哭,因不忍看見他們受苦受難,在罪中滅亡。
  今天我們在看上帝揀選人作為祂的僕人,這些忠心的僕人,不會為己圖謀什麼好名聲或利益,也不會認為作主工人就必定順遂成功,如同先知耶利米蒙召而哀傷受苦,他的眼淚也是為了上帝選民能悔改而流。不論順逆,總是為主圖謀大事。緬甸宣教士耶德遜(Adoniram Judson ,1788-1850)在緬甸宣教37年,中間只回美國一次,過程中喪偶,六個孩子陸續夭折,全家常為疾病所苦,但他仍堅持走這看似沒有果效,又充滿苦難的宣教路。1813年耶德遜與太太只有彼此兩人守主的聖餐,因當時緬甸沒有其他的基督徒,而1850年他安息後,留下了超過7千位受洗的緬甸人和克倫人,分布在63間教會。德國神學家潘賀華(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在他《追隨基督》(The Cost of Discipleship,1937)一書曾說過:「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就是叫人效法祂的死。」潘賀華就是這樣告別信仰與實踐使命的一位牧師,他原本可以留在美國教書的,但是他卻在那最危險的時候回到他的國家德國,後因公開反對統治者希特勒而下到監牢,最後在集中營被槍決殉道。他預期會在生命中衝突,而說了這些話,表達酣暢有力,並用生命投入福音。
  上帝僕人的工作,會將那些不符合上帝話語的現象指陳出來,這當然會得罪既得利益的人,也會有生命的危險,但如同施洗約翰一樣,受揀選而傳揚悔改的真信息,為持守真理也因此殉道。作為一間被上帝所揀選的基督教會,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教會的存在也會拔除我們與社會的弊病,重新建造栽植新的心靈,做這樣的工作的時候,很可能會遭遇到社群及人們的唾棄,甚至是惡意的攻訐,但就像先知耶利米的際遇,即便被逼迫依然持續忠實地行走主的道。
  真正屬於上帝所呼召的教會群體,所要看重的是榮耀上帝的名,也就是誠實來回應上帝的呼召使命,以及祂的吩咐與教導,並誠實來回應個人與群體的呼召,願意受差遣來服事主,服事教會。不是看重人的喜悅和讚美,總是以「顧客為尊」慕道友的導向,安排所有的聚會,忘卻了基督福音的神聖排他性,這也是我們要常檢討省思的。
  「拔出、拆毀、毀壞、傾覆」這些破壞性的工作,是會讓人不悅的,而「建立、栽植」這些建設性的工作是會得人喜悅的,先知耶利米卻被賦與使命去完成這些工作,即使這些差遣的事讓他倍感傷慟。真正屬於上帝所呼召的僕人,會忠實於上帝所吩咐的工,而不是考慮那些是自己喜歡做的,那些是會出名、有好名聲和利益的。即使是要僕人去拔出、拆毀作使人不高興的工作,他也會拼命全力以赴,要他去建立、栽植的事,他也會盡心盡力去做,絕對不會遲疑,因為他忠心的對象是上帝,不是自己的肚腹或美名。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上帝的同在是使人從軟弱及有限中剛強起來的力量。在軟弱與匱乏中的我們該向上帝祈求什麼?在有祂同在的奇妙帶領中,我們會經驗到蒙召和差遣的喜悅。上帝沒有應許耶利米不會遇到艱難困苦,而是應許將他從困境中「拯救」出來。主沒有使歷代聖徒免受坐牢、放逐和遭人凌辱的惡運,主也許沒有讓我們免受人生的各樣風暴,但祂會伴著、保護並拯救我們,在風浪中與我們同在。主耶穌的同在是使人從軟弱中剛強起來的動力,如此,在軟弱中的我們,應該祈求主使我們在蒙呼召的工作和家庭中,顯出上帝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