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蘇燕輝牧師
經文:腓立比書1章21-30節

主日:2023年09月24日

 

  一位有名的電影的編劇家亞倫·索金(Aaron Sorkin) 在母校錫拉丘茲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 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說時提到一個有趣的故事:「兩個新生嬰兒在醫院的嬰兒室裡,互相看了對方一眼。九十年後,由於一次的巧合,兩人並排躺在同一間病房。他們互相看著對方,其中一個說:“那麼……你覺得怎麼樣?”意思是在問彼此這一生走到這一個階段,我們對生活的體驗是什麼?而到了面臨「死亡」時又如何看待呢?這一生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呢?或許我們會說這些問題很難有答案,沒有人能講的好或講得清楚。在今天的經文中腓立比書 1 章 21 節保羅從基督徒的角度回答了有關生與死的問題。可以說我們在這一節經文中找到了生命和死亡對基督徒的真正意義,以及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個人重要選擇,保羅說:「因為對我來說,活著就是基督,死就有益處。」

一、活著就是基督
  活著就是基督,也就是不管你在任何的處境之下,是順境或是逆境,都是為耶穌而活。在腓立比書第一章一開始,我們看到保羅如何能夠喜樂,即使他在監獄裡,被羅馬兵丁看守著,因為他有機會向看守者和其他在監獄裡的人作見證傳福音,並且耶穌救贖的信息正在持續傳播中,保羅就因此喜樂了。他怎麼能這麼高興呢?因為他有這樣的決定:在他所做的一切都要榮耀上帝。我們可以說:如果保羅是自由的,他就會用他的自由傳福音來榮耀上帝;如果他在監獄裡,他會在監獄裡傳福音來榮耀神;如果他身體健康,他會用他的力量榮耀上帝;如果他生病了,他會用上帝的恩典來榮耀上帝。這是保羅的委身,即透過他一生中發生的一切,上帝將得到榮耀,基督的福音得以傳揚。他以非常簡潔的方式總結了這一承諾:「因為對我來說,活著就是基督。」 對保羅來說最重要的是,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他可以透過所擁有的任何能力以及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來推展耶穌基督的事工的發展。這就是他對「活著就是基督」的詮釋。
  如要向保羅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與多少人分享基督呢?可見到面的人、可說到話的人、可連結到line的人,應該都是我們可努力的目標。再問,我怎樣才能進一步拓展神的國度和榮耀?牧師鼓勵大家,預備聖經的知識,如用浪子回頭來介紹天父的愛和以個人經歷來述說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保羅的意思是,衡量我一生的標準不是別人所謂的“成功”,而是我在這裡能為基督所做的事情。
  請問你的生命中也有為什麼事而活的經驗嗎?有人一生為台灣的民主自由而努力,有人為偏鄉教育奮鬥,有人為基層勞工的福利而奔波。因為他們有負擔,所以他們選擇投入,也因為選擇投入,他們在生活的各種面向上都會為這事呈現投入性的積極行為。縱然遇見困難,力量也不會消失,反而越挫越勇。
  我們是神的兒女,我們需要常常這樣的問自己:“此事是否會增進基督的國度在這個世界上發展?” 這就是我們身為基督徒在世界上做出決定的方式與準則。因為就像保羅一樣,「對我來說,活著是為了基督」。
  進一步思考,請問上帝的創造我們的心意?目的?我們都知道是讚美祂,榮耀祂的名。也就是:不是為了「追隨我們的心」或「追逐我們的夢想」 而是為了透過傳揚基督的聖名和福音來榮耀祂。這就是基督徒生命的目的。

二、死了就有益處
  相信對大多數人認為死亡是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最壞的事。但是保羅說,不:“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When Living is Christ, then Dying is Gain這裡的“益處”一詞是希臘語“kerdos”,意思是“利潤”。在馬太福音 25 章的才幹比喻中,耶穌說僕人們用主人的錢來投資,2千的賺2千,5千的賺5千,就是這裡使用的詞。這是一個商業用詞,這意味著賺取利潤。所以保羅在這裡說:死亡不是我害怕的事。如果我死了,我實際上會獲利。如果我死了,對我來說比活著更好的。
  第 23 節中說,「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這句話是強調:與基督同死並與基督同在,是比生命「更美好」的事!死比活在這個世界上更好, 這就是基督徒對待死亡的態度。而那個更美好的「東西」就是神自己!大衛在詩篇 16:11 說:「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神自己面容的榮耀在天上等待著我們。保羅說,榮耀和喜樂將比我們在地球上經歷過的任何事情「更好」!
  十幾年前,我的孩子問我一個問題;「如果我死了,去了天堂,那現在的這個我還會不會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我說:「當然不會存在了」結果他當場大哭很久的時間,我們不知道他的內心在想什麼。但從那以後我們陪伴他開始探索天堂這一件事。我們買了許多關於天堂的書,也問了很多的人。結果我們看到一本書是台灣長老教會一位牧師的女兒所寫的書《去過天堂的孩子》描述他的孫女是一個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小孩,對於上帝的存在卻是半信半疑。教會裡都是很好的人,但她不想毫無條件地接受別人告訴她的信仰,她想要自己找答案,於是媽媽鼓勵她自己禱告問上帝。在她晚上靈修時,她問:「上帝!祢是真的嗎?」結果真實的上帝回答了她。在她每天晚上靈修的時間,復活的耶穌擁抱了她,帶她去天堂的樂園遊歷了五個月。
  如何進行的呢?就是每天靈修時她的靈魂被提到天堂,她清楚告訴她的母親,耶穌帶領她在天堂種種的事物。有遊玩、有看見親人、有很多可住的房子。她在書中的描述可以這樣形容:「每一次與耶穌在一起的時光都是非常令人愉快的。」後來我們全家到桃園去拜訪他們。我們與這位作者有了一次互相鼓舞的對話。我們教會內應該還沒有人經歷或看見主的天堂的榮耀和喜樂,但是神呼召我們憑著對祂話語的信心來相信祂。
  「死了就有利益」有時上帝會讓離去的親人儘早看到這一點。當偉大的清教徒牧師塞繆爾·盧瑟福臨終時,他在接近天堂時的最後一句話是:“榮耀,榮耀住在以馬內利的土地上!”也正如 CS Lewis 所說:“前方有比我們留下的更好的東西。”
  另一位清教徒牧師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也寫過關於天堂的精彩著作,他說他相信每個基督徒每天都應該花至少30分鐘默想天堂;它將徹底改變我們對生活的態度、考驗、如何度過我們的時間等等。我們需要學習像保羅一樣真正相信,作為一個基督徒,「死了就有益處」 因為它是「更好」。最近我們有幾個家庭喪失了他們的親人,相信我們離世的親人們過的是比現在更好的生活,因為他們已在有耶穌基督同在的天堂裡。願我們的心再一次得著安慰與鼓舞!

三、「因為論到我」、「對我來說」、「to ME」
  保羅在這裡說的這句經文並不適合所有人。他可以說:「因為對我來說,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 請注意,他說的是「論到我」。 對他來說確實如此。但對每個人來說並不都是這樣。這只適用於那些真正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基督的人,也就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說「活著就是基督」,因為大多數人並不為基督而活。他們並沒有花費時間去推進神在世上的國度;他們也沒有告訴任何人有關耶穌基督的事,他們活著就不是基督。對他們來說,活著就是他們自己;他們的意志;他們的快樂;他們自己的方式。他們需要一些反省與思考:我們呢?是為了基督而活嗎?那我們必須做出的個人有意識的選擇:我的生活就是基督;我們必須選擇讓耶穌成為我們個人的主和救主,並承諾我們的一生要跟隨祂;我們必須選擇,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或環境,我們都要榮耀祂,並且我們的任何的處境都將成為「基督的見證」。這是我們必須確定「對我而言」、「論到我」、「to ME」 的個人選擇。對我們的父母、家人、朋友來說可能不是這樣,但這對我們來說可能是真的,是神呼召我們做出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人因有罪虧欠了神的榮耀與神隔絕。但祂愛我們,為我們開了一條路,讓我們可以透過耶穌回到祂的身邊。約翰福音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但是否做出這樣的選擇取決於我們自己。啟示錄22:17b中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耶穌說:“來吧!” 但無論你做或不做,都是你個人的決定。你的人生選擇是什麼:是「對我來說,活著就是自我」,還是「對我來說,活著就是基督」?是「死即失」還是「死即得」?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做出的決定。

結論 邀請
  活著就是基督 這是保羅的委身、承諾與教導,似乎也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的生活與意念,在任何的情境下都願意促進基督福音的傳揚。願我們能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主耶穌基督,願意大家勇敢同齊腳步,專心為主來前進。讓我們的生命「活著就是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