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張主藤牧師
經文:耶利米書18章1-11節

主日:2023年10月01日

 

前言
  弟兄姊妹平安!聖經用許多不同的角色,來比喻並描述上帝與我們之間關係,這些角色的互動與處境是豐富的。例如在創世記中上帝是創造主,我們是被造物,主造我們是出於祂的愛;在舊約詩篇23篇中形容耶和華上帝是好牧者,我們是祂草場的羊,祂引領保護我們;耶和華上帝是爭戰的上帝,主亦是神聖的君王,我們是祂的子民,我們是屬祂的。在新約福音書信中,祂是接納浪子回頭的父親,也透過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成為人子,讓我們認識差遣祂的父上帝,上帝也是阿爸天父,我們是他的孩子子女,看見並相信人子耶穌,就是看見且相信上帝。


  在今天舊約耶利米書第18章的經文,聖經用另一種角色來形容主與我們的關係,那就是「陶匠與泥土」的關係,強調了上帝對我們的生命,祂有絕對的主權和美意。

一、陶匠與陶土的關係
  這位創造的主上帝,為什麼以陶匠燒窯製造陶器來比喻祂與選民猶大百姓的關係?這陶匠與陶土的比喻信息是寫於何時?這信息大約寫於約雅敬早期執政期間(公元前609-598年),耶利米書從第18到20章是一個單元,因為這三章都是跟猶大亡國後被俘虜有關,但也喻表上帝對猶大擁有絕對攝理的主權。耶和華上帝就如陶匠燒窯弄泥創作,可以隨意來陶塑猶大,祂不斷陶塑再造他們,希望把他們造成符合祂心意的有用器皿。不過在這個泥塑的過程中,猶大子民必須趕快悔改,否則這塊泥土就會硬化,甚至變成不合用器皿而被摔碎。
  「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你起來,下到窯匠的家裡去,我在那裡要使你聽我的話。』我就下到窯匠的家裡去,正遇他轉輪作器皿。窯匠用泥作的器皿,在他手中作壞了,他又用這泥另作別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作。」 (耶利米書18:1-4)
  這是一段自傳式的散文,描述了先知往訪陶匠的家。在近東地區,陶匠塑造陶器這是極為普通的情景,但對先知來說卻有特別的意義,因為有上帝的話指示他,要讓他明白重要的信息。聖經學者研究巴勒斯坦這地的陶匠在製作的時候,有的器皿泥塑不成,是因為土質不佳,這樣的情形只有重新將泥土再塑造與改變。若在台北市應該很難看到陶匠燒窯的情境,大多會去鶯歌一帶比較能看到燒窯與陶藝品。耶利米是個順服的先知,上帝怎麼說,身為僕人的他就怎麼做。上帝告訴先知耶利米,猶大的百姓任意妄為,就像陶匠手中那團不成樣子的泥土,但上帝有辦法把它重製成有用的器皿。他看著陶匠在製陶,一團泥土在轉盤中製器皿時壞了,陶匠不慌不忙,把它製成另一件器皿。耶和華對以色列也是如此,他們是在祂的手中,祂有絕對的權能,有自由更改原有的計劃。
  陶匠是泥塑創作與窯燒的掌權者,這用詞也指陳了耶和華上帝創造的能力與絕對的主權。我們閱讀這段經文的過程中,到底先知耶利米是切實照上帝的命令到陶匠的家訪察,還是在異象中經歷此事?從經文前後大概推斷,這是先知實地考察的經驗,顯明耶和華上帝所要指示的信息。藉著陶匠隨己意用泥作器皿,顯出陶匠的創造與心意,祂有重要的信息要給耶利米先知,並由先知去教導當時的以色列百姓,以及歷世歷代的基督徒,我們都是上帝手中的工作,是祂從泥土一步步塑造窯燒的器皿。
  這泥土變壞的原因是由於驕傲及雜質,倘若還是不符合上帝的心意,若還是不成器,最後只有丟棄而已。作壞了是泥質不好,不是陶匠的手藝不夠,祂有憐憫並有精巧的技術,可用同樣的泥另作別的器皿。要成為晶瑩剔透有價值的花瓶,或是粗糙的臉盆,端看我們這泥土的質地如何,好的泥土才能有好的塑造和運用。貴重的瓷器都擺放在哪裡呢?一樣是瓦器和瓷碗,在故宮博物院擺設的精品瓷碗是薄可透光、價值連城,因為滿有陶匠精湛的工藝塑造,透過燒窯由泥土變成貴器。我們都是上帝手中的工作,今日你若聽祂的聲音,就不可硬你的心,並且要時常清潔自己,成為沒有雜質的好土來敬畏祂。

二、耶和華神與以色列百姓的關係
  「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耶和華說:以色列家啊,我待你們,豈不能照這窯匠弄泥嗎?以色列家啊,泥在窯匠的手中怎樣,你們在我的手中也怎樣。』」(耶利米書18:5-6)回顧在17章經文有很清楚的論述,先知耶利米說出了上帝的宣告,人民若忠於耶和華上帝,信守聖約,這地就必蒙福,有大衛寶座與聖殿聖城蒙保守的恩惠。(耶利米書17:24-26)倘若人民違命,耶和華賜福的計劃就不能實現了。
  耶和華是陶匠,以色列是祂手中的泥土,我們也是,泥土不能決定自己將要成為怎樣的器皿,這表明了上帝有絕對的主權,就像陶匠一樣,有絕對的主權在陶土的工作上。祂在創造鍛鍊以色列,使他們能夠成器。泥土的質地好,才有高的塑造性,而上帝向我們施恩,我們必須有真正信服的心。
  被塑造與窯燒的過程會是很痛苦的,要受轉輪的擠壓、要受烈火的炙燒。但被塑造是泥土變成尊貴器皿所必須經過的。作為神的兒女,我們應該相信,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不容易,都是來塑造我們的,當我們以對的方式來回應時,必會帶來美好的生命成長。或許是轉輪的速度和土質不對,也可能是泥土中帶有雜質,就沒法做成陶匠本來心意中的器皿,但陶匠可以用這泥做成另外有用的器皿。倘若我們的生命中有自義和罪的攔阻,如果我們不順服祂,那麼受痛苦的、受虧損的是我們,上帝就無法把我們造成貴重的器皿。
  「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拔出、拆毀、毀壞;我所說的那一邦,若是轉意離開他們的惡,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建立、栽植;他們若行我眼中看為惡的事,不聽從我的話,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所說的福氣賜給他們。」(耶利米書18:7-10)基督信仰的旅程中,我們的神是憐憫的主,祂總是給予我們多次的機會。使徒彼得雖三次不認主耶穌,但主耶穌沒有放棄他,甚至在復活以後,親自堅固了彼得的信心,除去了他自義、膽怯的雜質,彼得最終也被塑造成發揮能力、合神心意的初代教會的領袖。
  先知耶利米告訴以色列百姓,儘管上帝是陶匠、他們是泥土,但他們仍有一定的責任及選擇,若他們選擇離開惡,回轉歸向主,上帝就會賜福他們。然而,儘管差遣先知耶利米不斷提醒百姓轉離罪惡,回轉歸向祂,但百姓完全不聽,以至於祂不得不管教他們。
  上帝選召先知耶利米的時候這樣說:「我今天授權給你;你要向萬國萬民做根除、拆毀、破壞、推翻、重建,和種植的工作。」(耶利米書1:10)同樣的在18章第7至8節的剷除、破壞、摧毀,與栽培、建立,正好是對立的字詞,這與上帝揀選先知耶利米時,所賦予他的先知使命是一樣的;在第8節可以說是主要的救恩信息之一,說到上帝乃是個充滿憐憫的上帝,祂會因為人的改變從善,而回心轉意改變原先計劃要施行忿怒的懲罰。
  原將要被拔出、拆毀、毀壞的邦國因離惡,上帝止住災禍;被建立、栽植的邦國因行惡,上帝止住福氣。以色列人是否悔改,確定災禍的實施或消弭。上帝的「後悔」是「不後悔的後悔」,祂是亙古不變的全能者,祂捨不得降下災禍,又無可奈何地收回祂的福分。先知耶利米要將這種情意表達出來,無非希望以色列人能真心悔改,他以言論和行動向猶大的社會和道德行為發出挑戰,坦然無懼地公然指責君王、官長、祭司、先知、文士和智慧人等(參耶4:9、8:8-9)。這些人沒有接受批評改過自新,先知耶利米的預言被藐視與指控;猶大百姓聽從「御用」祭司與假先知的話語,自甘墮落,至終棄神勸告,因罪遭災。

三、天父上帝與我們的關係
  「現在你要對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說:『耶和華如此說:我造出災禍攻擊你們,定意刑罰你們。你們各人當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改正你們的行動作為。』」(耶利米18:11-12)上帝透過先知耶利米宣告災禍降臨與攻擊他們,是為了使猶大子民能謙卑悔改,並且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因祂樂意賜福而不是降災,並且賜福是要基於人對祂的尊崇與順服。人若不改正他們的行動作為,執意要照自己的計謀去行,隨個人頑梗的惡心作事,將要面對災禍的到來。
  我們想成就怎樣的器皿,不是照我們的意思,乃是照上帝的意思。在陶匠的設計中,已經有非常完美的藍圖,可惜泥土無法實現祂的理想。陶土若不聽使喚,也不去除雜質,陶匠可隨意念改變原先要創作的期盼與計劃。我們謙卑順從上帝的旨意,或照己意離開祂的教訓,影響了原本慈愛的賜福,轉變成公義的刑罰與管教。蒙上帝賜福中要常感恩,在災禍困難中要悔罪離惡。生命當中的福與禍,都在顯明一件先知大聲疾呼的事,就是人要順從上帝的旨意。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也許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基督徒,但我們真是沒有雜質的好泥土嗎?有沒有像泥土在陶匠手中那樣順服上帝?還是告訴上帝要按著我們的意思來行?
  我們是祂所造的,祂對我們的生命有絕對的主權。上帝是有無限智慧和慈愛的創造主,祂對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有美好的計劃,祂要按著祂的心意來塑造我們的生命,好讓我們成為合祂所用的尊貴器皿。泥土本是最普通不過的,但當泥土經過陶匠精湛的手藝、經過轉輪的擠壓、經過窯爐內火的燒制,就成為了極有價值的貴重器皿。
  每個人都有上帝特別的攝理與心意,每位上帝的兒女當順服上帝的旨意,時常求問祂對我們的心意,並且在祂的塑造終成為忠實的器皿,在日常生活和事奉中,放下個人的主權來順服上帝的話語,並且在敬畏主當中過聖潔的生活,成為榮耀上帝的寶貴器皿﹗